觇标放置长城60年,土地测绘与长城保护的破局之战

2024-12-25  来源:每日甘肃


 

 


 

拆除觇标后的半路墩

 


 

工作人员拆除半路墩顶上的觇标

融媒体中心记者 闫立成

60年前,在长城上架设觇标,目的是为土地测绘工作提供便利。60年后,留存的觇标,却成了文物保护部门的一块“心病”。

站在位于新城镇明长城半路墩烽火台遗址路边,抬眼望去,矗立在长城上的三角架特别显眼,犹如扎在长城身上的一根“刺”。

“刺”从何来?

查阅历史资料发现,木质三角架名叫觇标,是一种测量标志,架设在观测点上,作为观测、瞄准的目标,下面还埋设有相应的测量标志,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国家测绘时所架设,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保护。

“在半路墩、断山口墩等烽火台上都有这样的觇标。”市文旅局文博科工作人员方元星一边看着电脑上的文物保护矢量图一边介绍。

2006年,半路墩等烽火台遗址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觇标始终存在,对长城本体保护造成影响。受自然侵蚀和历史遗留因素的影响,有碍长城整体风貌……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拆除觇标,要经过省政府测绘管理部门批准。”市自然资源局矿产资源管理科科长李静解释。

一边受法律保护,一边影响文物保护。拆还是不拆?市文旅局和市自然资源局多次沟通无果。

可没想到的是,今年4月,拆除觇标的事情有了新进展:依据人大代表+公益诉讼协作机制,市人民检察院启动立案调查程序,并对明长城遗址放置的觇标进行全面巡查。

“将公益诉讼检察监督融入长城保护工作中,以法治思维推进长城长效保护,为长城保护注入法治力量。”市人民检察院第六检察部书记员付鑫说。

随即,市文旅局就拆除觇标事宜与市自然资源局进行书面沟通对接。

“在不破坏觇标下埋设的测量标志的条件下,可以拆除木质三角架。”市自然资源局收到了省自然资源厅的相关批复。

有了同意拆除的文件后,怎样拆除觇标对长城本体影响最小,又成了摆在眼前的一道难题。

“几十年了,觇标已经和长城融为一体,拆除木质三角架,会不会对长城造成二次伤害?”

带着这些疑问,市文旅局向省文物局请求帮助。“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对长城本体文物进行最低程度的干预。”省文物局专家表示。

10月18日,在市文旅局和市自然资源局的协作配合下,半路墩、断山口墩等烽火台上的觇标被拆除,挺立了60年的三角架缓缓倒下,困扰文物部门几十年的长城保护难题得以彻底解决。

“觇标拆除后,半路墩、断山口墩等烽火台恢复了古朴和庄重的风貌。”方元星对保护好长城信心满满。今年11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增加了很多内容,这些法律依据对保护好长城这一历史文化遗产有了新的遵循。

巍峨壮丽的长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长城“拔刺”的成功,是土地测绘与长城保护的破局之战,意味着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得到了全面保护。如今,走进新时代,人们用实际行动守护长城的一砖一瓦,让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在岁月的长河里熠熠生辉,代代相传。



  声明: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邮箱 cehui8@qq.com

 




相关文章


2024辽宁省测绘科学与技术研究生创新与学术交流论坛顺...

  2024-12-26


李德仁院士主持完成的“天空地遥感数据高精度智能处理...

  2021-11-03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换届选举完成 李维森当选会长

  2021-10-14


硬核!激光点云精度和建模质量分析案例介绍

  2021-09-15


我国成功发射遥感三十三号卫星 主要用于科学试验、国土...

  2020-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