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凌晨,风云三号D气象卫星成功发射
测绘网讯 2017年11月15日2时35分,我国成功发射“风云三号D”气象卫星FY-3D。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三号D”气象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它装载10套先进遥感仪器,是目前国内光谱分辨率最高的卫星,90%的全球观测数据能在80分钟内传回。据悉,它是国内首颗利用南极卫星数据接收站接收数据的对地遥感卫星。至此,我国已成功发射16颗气象卫星!
“风云三号”装载的探测仪器有:10通道扫描辐射计、20通道红外分光计、20通道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臭氧垂直探测仪、臭氧总量探测仪、太阳辐照度监测仪、4通道微波温度探测辐射计、5通道微波湿度计、微波成像仪、地球辐射探测仪和空间环境监测器。
“风云三号”配置的有效载荷多,研制起点高,技术难度大,卫星总体性能将接近或达到欧洲正在研制的METOP和美国即将研制的NPP极轨气象卫星水平。“风云三号”卫星研制成功将使中国在极轨气象卫星领域更进一步缩小与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的差距,接近或赶上其发展水平,增强中国参与国际合作和国际竞争的能力。它实现了我国气象卫星从单一遥感成像到地球环境综合探测、从光学遥感到微波遥感、从千米级分辨率到百米级分辨率、时间周期为每天,从国内接收到极地接收等卫星技术的“四大突破”。风云三号卫星主要用于有关大雾、冰凌、积雪覆盖、水情、火情等方面的监测服务。
“风云三号”气象卫星是我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可实现全球、全天候、多光谱、三维、定量遥感。这次发射的“风云三号D”卫星将与2013年9月发射成功的“风云三号C”卫星进行组网观测,进一步提高大气探测精度,增强温室气体监测、空间环境综合探测和气象遥感探测能力,促进气象卫星综合应用水平的提升,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国家综合防灾减灾和“一带一路”建设等提供重要支撑。
“风云三号D”卫星和执行这次发射任务的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测控任务由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共同完成,中国气象局负责卫星应用系统建设和运行。
可提升中长期天气预报能力 能定位极光边界
此前,我国已分别于2008年、2010年和2013年成功发射了风云三号A星、B星和C星。
据卫星研制方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八院介绍,风云三号D星装载了10台(套)遥感探测仪器,其中红外高光谱大气探测仪、高光谱温室气体监测仪、广角极光成像仪和电离层光度计4个仪器为全新研制产品,它们可以逐步满足气象领域对不断提高大气探测精度、温室气体监测能力和空间环境综合探测能力的新需求。其中,广角极光成像仪和电离层光度计可以准确定位极光边界。
目前风云三号A、B、C三星实现了组网运行,将全球气象观测数据由12小时更新一次缩短到6小时,大幅提高了我国气象观测能力和中长期天气预报能力,为我国雾霾监测、天气预报、防灾减灾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风云三号D星交付使用后,将使全球数值天气预报的更新时效从6小时进一步缩短到4小时。国家国防科工局介绍,未来,D星将替换B星,C星则替换A星。
“全球星”为世界200多用户提供免费数据
风云三号属于极轨卫星,也称太阳同步轨道卫星。这种卫星绕着地球旋转,是名副其实的“全球星”。
我国风云卫星目前共有四个系列、两个种类,风云一号和风云三号是极轨卫星,后者是前者的升级替代;风云二号和风云四号是静止轨道卫星,后者也是前者的升级替代。
作为极轨卫星的风云三号,定位在650-1500公里的轨道,逆着地球自转方向绕地球旋转,每绕地球一圈就完成一次全球观测,据此为更大时间和空间尺度的全球气候变化和大气环境监测提供数据,服务于中长期天气预报。
由于这种全球尺度观测能力,风云三号免费向世界各国提供全球气象资料。据统计,目前国内外注册用户达到2.5万个,其中国际用户233个,网站年访问量达到34万人次。
风云三号卫星与美国NOAA气象卫星、欧洲METOP气象卫星一起,被世界气象卫星协调组织(CGMS)纳入新一代世界极轨气象卫星观测序列,是全球天基气象观测系统的挺重要组成部分。
记者从八院了解到,我国还将在2018年至2021年前后陆续发射4颗风云三号卫星。(测绘网 小会)
声明①: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 cehui8@qq.com
声明②:中测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加群提示:我们创建了全国32个省份的地方测绘群,旨在打造本地测绘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请联系管理员测小量(微信 cexiaoliang)进群,一人最多只能进入一个省份群,中介人员勿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