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卫星导航企业有了“共享实验室”,实验精度可达“亚毫米”级,覆盖北斗导航全终端
扫地机器人一遇到障碍就“晕”了、导航软件不识地面和高架、无人驾驶只闻打雷不见下雨……这些导航产业中的“痛点”如何解决?今天,记者从2018上海国际导航产业与科技发展论坛上了解到,由上海北斗导航创新研究院承担建设的“无人系统综合实验区”(简称“实验区”),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准备,今天敞开大门,欢迎长三角乃至全国的导航企业前来做测试。
位于西虹桥高光路北斗产业园区的“实验区”,面积约3000多平方米,其中室内测试场200多平方米,主要面向无人机、地面机器人等低速智能无人系统,提供典型场景下导航、感知、控制性能等精确测量和性能评估,形成相关的测试标准与测试服务能力。
背靠上海北斗导航创新研究院,“实验区”的优势在哪里?研究院智能测试运营总监朱亚夫说,一是测试精度高,二是导航终端系列全面。仅辅助导航一项,“实验区”就可做视觉、雷达、激光、惯导等多种测试,基本能满足位置服务企业的各项需求。
“实验区”投入运营,最大获益者是企业。受益企业酷哇机器人相关负责人表示,导航服务虽然已经走进千家万户,但“痛点”依然存在,比如室外导航的定位精度为5米,对汽车来说是不够的,一遇到障碍,定位就可能不准,因此谁能率先解决这些“痛点”,谁就能成为市场的引领者。但是这些测试设备是很贵的,场景搭建也非一家企业能够完成,有了“实验区”,酷哇机器人就能做高精度测试了。据悉,“实验区”室内测试精度可达亚毫米级,在全球同类实验室中处于领先水平。
“实验区”是正在推进建设的上海北斗导航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的重要组成。上海西虹桥导航技术有限公司作为平台承建单位,充分集聚产业链核心单位优势资源,在共性技术协同研发、技术成果转化、联合建设联合运营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今天,上海西虹桥导航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复控华龙微系统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华测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和同济大学等十家单位签署了“上海北斗导航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协同共建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平台建设。
除了传统的位置导航服务,“实验区”还将带来更多基于北斗导航的新服务,如一项基于北斗导航服务的“新时空智慧物流计划”就此应运而生,将为全国物流业提供搭载千寻位置高精度定位服务的车载终端。“当前我国物流成本是很高的,比如一列火车满车去,空车回,就浪费了大量运力,‘新物流’将通过对车辆的车道级导航和全国物资需求系统联系起来,更加合理地安排运力,降低物流成本。”上海北斗导航创新研究院智库首席专家曹冲说。
2012年底,随着北斗系统投入区域服务,在开启全球系统建设的同时,我国卫星导航产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2017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2550亿元,其中包括与卫星导航技术直接相关的芯片、器件、算法、软件、导航数据、终端设备等在内的产业核心产值占比为35.4%,达到902亿元,北斗对产业核心产值的贡献率已达到80%。
截至目前,北斗全球化进程已取得显著成果,北斗三号年底即将正式提供“一带一路”区域服务,根据规划,2020年底前,北斗系统将完成35颗组网卫星的发射,实现全球服务能力。(沈湫莎)
声明①: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 cehui8@qq.com
声明②:中测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加群提示:我们创建了全国32个省份的地方测绘群,旨在打造本地测绘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请联系管理员测小量(微信 cexiaoliang)进群,一人最多只能进入一个省份群,中介人员勿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