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大连,地灾防治也“时尚”
2013-10-24 14:24:21 来源:
中国测绘网
大连背依中国东北腹地,东濒黄海,西临渤海,素有“北方明珠”、“浪漫之都,时尚大连”的美誉。由于长白山系千山山脉余脉纵贯大连,在地理环境上,山地及久经剥蚀而成的低缓丘陵分布广泛,平原低地仅零星分布在河流入海处及一些山间谷地;岩溶地形随处可见,喀斯特地貌发育。这些自然因素及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工程建设人为因素成为诱发大连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因素,有着与四川、云南等地区不一样的特点。辽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的孙树珩副总工就大连地质灾害防治中的信息化建设情况为我们做了详细介绍,分享了大连地质灾害防治中的“时尚”策略。
“时尚”是因地制宜
大连的地质灾害主要类型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而由于大连市的城市建设发展较快,包括居民小区、大型厂矿、城市地铁、高铁,以及桥梁隧道的建设,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显著提高。崩塌及滑坡多是由于劈山斜坡造成的;在大连北部的老帽山区,山高坡陡流急,是泥石流的高发区,1981年的一次大规模泥石流就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地面塌陷,一种类型是岩溶塌陷,大连的大魏家滨海地区等地,岩溶多发育,地下形成暗河,以前还是大连的地下水源地之一,抽取大量地下水造成地下水动荡段岩溶发育,形成地下水开采漏斗,导致塌陷。另一种是采石区的地面塌陷,大连有几大矿山,从日伪时期就开始开采,且常年掠夺式开采又得不到回填,发生塌陷的危险性很高。
针对大连自身地质灾害特点,孙副总工说道,“我们单位和大连市国土资源房屋局从2002年开始合作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的工作。先是进行地质灾害巡查,查出了1:100000地质灾害调查区划,查清了大连市地质灾害基本情况,地质灾害重点分类和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集聚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定出地质灾害巡查点,下雨后或是进入汛期每半个月巡查一次。巡查后编写简报,上报大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局。之后,随着巡查工作的不断开展,从2004年开始地质灾害气象等级预报。后期又相应的增加了地质灾害排查,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以大连市甘井子岔鞍滑坡为例,这个滑坡总体积达到880万m3,是东北地区最大的一个滑坡,滑坡初期滑动监测、治理,及治理后的监测,一直在进行。2009年为了整合地质灾害管理方面的工作,我们成立了大连市地质灾害巡查预报室,工作内容包括地质灾害巡查、排查、应急调查以及气象预警、监测等。目前,我们正在筹办成立大连市地质灾害应急中心,应急中心包括综合室、监测预警室、应急调查室和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队。所以我们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根据大连地质灾害自身特点,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深入,承担的职责范围逐渐扩大,工程内容也越来越多。”
“时尚”是除旧布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大连市从2002年开始,就在原有的地质灾害防治策略中引入了GIS等信息化技术手段,着手建立了MapGIS地质灾害调查区划数据库。“我们的数据库按照国土资源部统一格式建立了相关的各种参数,包括地质灾害点的点号、点位、坐标等基本特征。截止到目前已经进行了三轮地质灾害调查区划,比例尺从最早的1:500000,1:250000,到1:100000,现在进行的是1:25000和1:10000的,精度不断提高,地质灾害的基础信息和空间数据库不断完善。2011年,开始进行‘大连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建设的初级准备工作,以县一级为单位开展信息系统建设,大连市一共有15个区市县,都做完后形成统一的大连市一级的管理系统,市一级系统可以调动全市15个区市县的各个子系统。到2012年底信息系统已经初步建成了,在完备的组织体系保证下,初期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在各区县在使用过程中已经把信息不断反馈上来。这个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包括信息查询、检索功能,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灾情速报、群测群防网络、易发区分析、预警预报、防治业务报表等专业功能和政务管理功能。尤其是其中有一项重要功能,征地功能。以前都是被动的抓地质灾害,发生地质灾害我们才开始研究,现在是在工程建设的同时,就深入到建设用地中,进行地质灾害预评估,评估项目开展引发地质灾害的危险性有多高,需要采取什么措施,进行专家论证,形成设计方案。方案设计完成后,和主旨工程同时进行施工、验收。所以在工程建设前,施工单位要提供征地坐标,我们将坐标比对到信息系统中地质灾害易发区分区图上,能看到征地范围是在易发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还是在不发区,这样有效的减少了工程建设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
“信息系统在使用当中可以更好的进行信息管理。比如说领导在外地开会,可以直接利用身边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实时了解信息管理情况,进行通话及应急处置,也可以在地质灾害发生时,与相关人员同时了解各种信息数据,共享地质灾害防治专家的技术支持,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一切尽在掌握中,极大地提高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效率和精度。另外,我们的信息系统与大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局的应急平台相连接,与大连市气象台相关联,可以实时获取气象信息,为进行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提供技术支持。信息系统的运行,为大连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在应急平台中进行展示,为各位领导提供决策依据。”
“时尚”是兼听则明
从2002年到现在十几年的时间里,GIS技术的使用成为大连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有效工具。孙副总工说道,“在GIS系统内部使用的数据是实时更新的,在地质灾害隐患点或地质灾害点发生变化时,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所必须的信息都可以在系统上查到,对地质灾害应急工作的全局布置、科学规划、协调指挥起到了重要作用;GIS技术使以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需要多年完成的任务,一个月就可以完成;需要长远完成的任务,可以在短时间完成;只能回办公室完成的,在外地可以完成;使得防治工作更加智能,更有效率,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提高了应急反应速度。GIS技术引进,在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挑战和机遇。许多课题摆在面前需要研究解决。包括预警预报系统的开发,以及信息系统的升级等。”
孙副总工还提到了一个可能在GIS行业应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系统兼容问题。他提道,“全国像我们这样的地勘单位有很多,在地质灾害信息平台建设初期都是依据MapGIS平台开发的,而国土资源政府部门使用的‘金土工程’是利用ArcGIS或MapGIS开发的,ArcGIS平台和MapGIS平台的区别就是数据的使用和读取是不一样的,存储方式也是不一样的,难免转换时产生一些交叉,出现问题。而无论是让大量的地勘单位将最初的MapGIS平台改造成ArcGIS平台,还是让国土部门将‘金土工程’改变成依托MapGIS平台开发,都是不现实的,所以我觉得要把GIS更好的应用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当中,希望GIS开发商能对平台的兼容性和共享性再做进一步的完善,能够保证互相访问及调用,这样才能更好的使地质勘察、地质环境调查当中获得的技术成果应用于国土资源部门的管理当中,避免各成体系各自开发,造成大量的人员和资金浪费。”
“时尚”是未雨绸缪
“大连市未来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首先是要健全各区市县以及市级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目前市级的已经下发了,区市县的也有一批完成了。第二是依托地质灾害调查成果,进行分阶段、分区域的地质灾害防治,主要是治理。第三是进行一些制度法规的建设,防止人为引发新的地质灾害。第四,要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这些年来我们每年都要进行市级及区市县的地质灾害防治培训。第五,进行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每年我们都要开展市级的地质灾害演练,这样使受地质灾害威胁的人员能够明确地质灾害防治相关措施以及防灾避险的一些措施。这些工作也都编制在我们的地质灾害信息系统中了,下一步我们要对地质灾害信息系统进行升级。包括地形图的升级,管理方法手段的升级。相关的基础数据要及时进行更新,有可能有的地质灾害点已经进行治理,要求相应的给予撤销,有些新发生的地质灾害点要列入到信息系统当中。这样能保证信息系统能更好的使用。我们还考虑了信息系统进入内网,利用内网当中提供的地形底图,能够使各级管理者看到一个实地的地形情况,便于决策分析。”
“今年6月份,国土部发出全国地质环境信息化建设方案,我们的信息系统正在不断完善成为地质环境信息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初步完成了包括地灾政务管理信息建设,地灾网络环境建设,地灾信息平台建设,地灾业务支撑系统建设,地灾应急技术平台建设,以及地灾决策分析系统建设,其中地质灾害决策分析系统预警预报指示系统已经进入第二阶段的开发,功能更加完善,精度也更有提高,利用MapGIS平台强大的功能特性,把预警预报系统建设的更加完善。”(董慧)
声明①: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 cehui8@qq.com
声明②:中测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加群提示:我们创建了全国32个省份的地方测绘群,旨在打造本地测绘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请联系管理员测小量(微信 cexiaoliang)进群,一人最多只能进入一个省份群,中介人员勿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