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ehui8.com 测绘地理信息领域专业门户
  • 首页 > 测绘新闻 > 业界

    鲲鹏翱翔云飞扬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55年发展纪实

    2014-10-27 18:58:47 来源: http://www.sbsm.gov.cn/article/chyw/201410/20141000018765.sh
    聊聊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成立于1959年,其前身为国家测绘总局测绘科学研究所,1969年撤销,1973年重建,1994年更为现名,2004年通过第一批国家公益性科研机构改革试点评估验收,成为全国100所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之一。

    55年风雨沧桑,55载春华秋实。2014年,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迎来了建院55周年。

    1959年国家测绘总局测绘研究所成立时的三里河旧址。

    半个多世纪以来,伴随着新中国百废待举和改革开放的铿锵足音,一代代测绘研究院人筚路蓝缕,栉风沐雨,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为我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与事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建院以来,研究院承担完成了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和重大工程项目500多项,荣获世界地理空间信息杰出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7项、国家发明奖3项、专利50余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50余项,登记软件著作权200余项,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50余项。科技成果广泛应用于国土调查监测、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应急救灾、电子政务、海洋测绘、深空探测以及国防建设等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科技优势。

    砥砺前行  凝聚厚底蕴

    建所初期,研究所就设有大地测量、航空摄影测量、地图制图、测绘情报和地名译音5个研究室,1965年又增设电子仪器、国家普通地图集编辑及国家历史地图集编辑3个研究室,另设有试制车间。当时研究所定位于解决国家建设和测绘生产中的重大技术问题,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为测绘生产服务,为地球科学研究服务。1977年,受国家测绘总局委托,建立了全国测绘科技情报网。当时,研究所情报室主编了《测绘译丛》、《测绘文摘》,通过科技情报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1975年国家测绘总局测绘科学研究所参加国内第一次珠峰高程测量。

    这时期,在人员少条件差的情况下,研究所承担了我国大地控制基准的建立工作,完成青藏高原测图技术、大比例尺地形图航测技术的研究和国家大地图集的编绘等任务,独立设计、改造和制造我国测绘生产作业所需要的各种仪器设备,研究测绘生产作业中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取得了天文大地网平差、解析辐射三角测量方法、刻图法等科研成果,并在测绘生产中推广使用,提高了作业效率,减轻了劳动强度,为新中国测绘事业的起步奠定了基础。负责全国天文基本网、1954北京坐标系和1956黄海高程系的建设,开展航测解析空中三角测量方法研究,研究制定地形图技术标准,开创了我国地名研究新领域。

    文化大革命时期,测绘科研工作遭受了巨大挫折和劫难。由于文革的影响和研究所撤销等原因,在长达十年的时间内,研究院人才的引进和专业技术职称的评聘工作被迫中止,直到1982年开始恢复,1986年才逐渐步入正轨。为解决人才断层问题,研究院历届领导班子十分重视,结合院不同时期的情况,制订了许多政策,采取了系列措施。截至2002年,被院评为“院跨世纪学术和技术骨干”(2001年转为“院青年学术和技术骨干” )共41人,其中14人被评选为“国家局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001年改为“国家局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入选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45岁以下在职人员中,有20人被评聘为研究员,47人为副研究员(或高级工程师),19人进入中层领导班子,1人进入院领导班子。经过10余年的努力,院人才断层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人才建设顺利地跨入了新世纪,为院在新世纪更好地发展、壮大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上世纪70年代初期,遭受文革创伤的测绘科研人员满怀激情加班加点地工作,力求将造成的损失补回来,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研究所完成了全国天文大地网平差,建立了国家重力基本网,开展了卫星多普勒定位测量与应用研究,开展了摄影测量理论与方法研究。八十年代中期,大力加强电子计算机、激光、遥感等现代技术在测绘领域中的应用研究,研发了空间定位、数字化和遥感测图等新技术,并应用这些新技术改进和提高传统测绘技术,启动了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全国1:100万地形数据库建设。完成了全国卫星多普勒网布测和平差、建立1985国家重力基本网、建设人卫激光观测站、建立光电测距仪检测中心,研究成功大相幅多光谱航空摄影、微分法空中三角测量技术等,为我国传统测绘技术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全面支撑。面对我国航空测量仪器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成功研制了数控测图仪、正射投影仪及相关配套软件包,填补了国内航测仪器的空白,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生产此类仪器的国家。

    改革创新 铸造强实力

    1985年,按照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要求,研究所以“科学技术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依靠科学技术”为指导思想,以“放活科研机构、放活科研人员”为目的,进行了首次体制改革,试行所长负责制、岗位责任制、经济核算制、课题承包制,鼓励科研人员面向社会,开拓技术市场,完成科技成果转化,激发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普遍增强了生存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1989年11月陈俊勇陪同美国大使馆科技处官员参观国家测绘局测绘科学研究所。

    1994年,研究所更名以后,按照现代科研院所建设要求,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初步建立了“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科研运行机制。为适应新时期测绘科技发展的需求,实施了以院科研机构调整为主的改革。以3S高新技术研究和科技产品开发为中心,建立一支动态稳定、体现优胜劣汰的科研队伍和技术开发队伍,通过合并、组建,成立了大地测量与工程测量研究所、摄影测量与遥感研究所、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工程研究所、中国四维测绘技术北京公司等。

    这期间,研究院瞄准世界测绘技术发展前沿,开发国务院综合国情地理信息系统、研发机载和车载GPS,研究设计我国数字化测绘生产的技术模式和产品模式,建立内外业一体化的信息获取、处理与应用模式。

    “科技创新时代先锋”刘先林,成功研制数字化测绘技术集成并实现产业化,包括JX-4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影像扫描仪、3DVR系统等一批高科技产品,多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填补了国内空白,结束了我国先进测绘仪器全部依赖进口的历史,在我国测绘行业从模拟到数字化的转变中起到了决定性的推动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研究院更是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通过对外科技交流、参加国际会议、派出留学人员等形式,积极开展对外测绘科技交流与合作,与美国、法国、德国、波兰、意大利、日本、泰国、巴基斯坦等国家建立了合作关系并执行国家间签订的科技合作计划,完成了摄影实验室建设、图像处理设备引进以及重力联测和人卫站建设等项目。

    与时俱进  谱写新篇章

    进入21 世纪,为跟踪国际前沿,研究院围绕数字中国建设需求,开展测绘基础理论研究,着力解决重大共性和关键技术问题,设立现代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空间信息决策支持系统研究等4个研究方向。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了中测新图(北京)遥感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和北京四维远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高新技术企业。

     

    2007年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表彰刘先林院士团队。

    2014年,依托于研究院成立了国家测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作为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唯一的工程中心,旨在推动测绘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测绘科技与经济的有效结合。目前,研究院已形成集公益研究机构、工程中心、高新技术企业、中介和服务机构为一体的“产学研用”科技创新体系。

    面向现代航空航天遥感技术发展前沿,自主研制了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一体化测图系统(PixelGrid),满足了大规模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测绘需求;成功研制了SWDC 数字航空摄影仪,作为空间信息获取与更新重要技术手段,研究开发了直升机、无人机、无人飞艇一系列低空数码摄影测量系统,有效拓宽和提升了摄影测量手段;自主研制机载多波段多极化干涉SAR测图系统,完善了遥感影像获取技术手段。

    研制开发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遥感数据处理软件系统(Imagelnfo),解决了遥感图像处理中的共性技术问题,突破了对海量数据的快速处理技术难题;面对地形图保密问题,提出了保障国家安全不影响一般性应用的地形图非线性保密处理算法,解决了产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开发了新一代电子政务地理信息服务软件平台和神州遨游地理信息服务系统。系列测绘科技创新成果为实现信息化测绘数据获取实时化、处理网络化、服务社会化提供了有力保障,推动了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实现跨越式发展,带动了行业的技术进步。

    构建了遥感影像智能解译工作站FeatureStation,实现了平面采集、立体量测、质量检查协同作业的网络化测图模式,在多家生产单位推广应用。自主研发的“地理国情信息要素提取与解译软件系统”、“地理国情普查基本统计软件系统”在全国装配1000多套。

    “十一五”以来,面向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需求,研究院着力提升测绘科技创新水平,积极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共牵头承担国家973、863、科技支撑、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课题)近百项。增强了测绘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实力,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体系中发挥了应有作用。

    成功研制了系列地理信息应用服务平台,极大地提升了测绘地理信息社会服务水平。作为国家数字城市建设技术牵头单位,自主研发了服务型地理信息公共平台软件NewMap,推动全国300多个地级市、200多个县级市开展数字城市建设。研发了电子政府地理信息服务平台GeoWindows,已推广应用到国务院、教育部、水利部、国家广电总局以及地方省市等多个政府部门。

    承担了西部测图工程、927工程、高分辨率立体测图卫星、地心坐标系建立、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月球及深空探测等重大工程的技术支撑和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的测绘科技服务。研究院牵头承担的西部测图工程,通过攻克系列核心技术,首次建立了地形困难区域测图技术体系,支撑完成了工程建设任务,实现了我国陆地国土1:5万地形图的全覆盖,标志着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基本建成,并获得2014年“世界地理空间信息杰出工程奖”。

    作为地理国情监测总体设计的责任单位和国普办统计分析组的依托单位,研究院主要负责地理国情监测的总体设计、关键技术研究、技术体系构建以及地理国情普查统计分析等工作。成立了“地理国情监测研究中心”,整合多个专业研究方向的科技力量和资源,联合优势科研院所和生产单位,组建了近40人的地理国情监测跨学科研究团队,共同开展关键技术研究,为地理国情监测的顺利实施提供科技支撑。

     

    2008年5月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无人机遥感系统参与抗震救灾。

    近年来,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抗震救灾应急测绘保障中,逐步形成了一套快速应急保障技术体系。自主研发的SWDC数字航空摄影仪、SAR测图系统、PixelGrid遥感影像一体化数据处理、无人机遥感系统、国家地理信息应急监测车、政府应急地理信息系统等,实现了从应急数据的获取、快速处理、灾情解译和信息发布等全流程的应急测绘保障机制,为测绘应急保障提供了全方位的技术支撑。

    研究院还通过电子政务与空间决策支持系统应用,支持国务院办公厅、中财办和中联部等国家宏观管理。在服务国防、军事和国家安全方面,相继研发了和平使命-2空军三维地理信息保障系统、尖兵2号卫星图像处理分系统、北斗二号卫星激光测距地面运控系统、西藏公共安全应急事件处置指挥系统等。

    与此同时,不断加强外事工作,与英国、德国、荷兰、芬兰、澳大利亚等国以及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ISPRS)、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IUGG)、国际测量师联合会(FIG)和国际制图协会(ICA)等国际学术组织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初步形成了双边、多边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格局。2009年,研究院主办了 《影像与数据融合国际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mage and Data Fusion, IJIDF)。

    2011年,研究院与英国诺丁汉大学合作共建了“中英地理空间信息联合研究中心”,旨在围绕基于3S技术精细农业、基于位置的服务(LBS)等方面开展与测绘地理有关的基础和应用研究,解决中英两国共同面临的关键和前沿问题。2013年,作为中方依托单位,在中美、中澳、中芬、中德间的国际科技合作基础上,成立了“测绘地理信息国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与英国诺丁汉大学、泰国亚洲理工学院、瑞士联邦高等工业大学、荷兰国际地理信息科学与地球观测学院、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芬兰大地测量研究所等国际知名的教育和科研机构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牵头实施与英国合作的ICUK项目“高灵敏低成本GPS接收机实时高精度定位原型开发”等多项国际合作项目。近年来,研究院科技人员多人在ISPRS、IUGG、FIG、ICA等国际学术组织中任职,提升了我国测绘地理信息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2004年,在国土资源部的指导下,研究院、香港理工大学和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联合成立“对地观测联合实验室”,主要任务是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积极开展对地观测前沿技术、国土资源与环境调查监测、灾害监测评估与防灾减灾等方面的研究,促进对地观测科学与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2011年12月国家测绘地理信息首个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中英地理空间信息联合研究中心”在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成立。

    2008年和2012年,研究院分别与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测绘地理信息局共同组建成立的研究院浙江分院、新疆分院,作为区域创新中心,旨在发挥技术优势,服务地方测绘地理信息事业科学发展。2012年,研究院与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遵循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先行先试、重点突破的原则,共同成立了“雷达测图与监测技术联合实验室”和 “新技术中试推广基地”,完善了“产学研用”平台。两年来,双方已在业务层面签署了6份项目合作,联合开展科技项目攻关,总经费超过1000万元,解决了多项生产中的科技问题,联合完成四川省松潘县地理国情监测,建设完成了规模最大的CORS站网综合服务系统,完成了机载SAR测图试验与生产,建立了四川省测绘应急服务体系,走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产学研用”科技成果转化道路。

    近年来,研究院分别与河北、湖南、安徽、云南等测绘地理信息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高分专项办公室、航天科工集团等多家单位开展多种形式交流与合作,参与“航空遥感创新产业联盟”和“导航定位芯片与终端产业技术创新产业联盟”等多个产业联盟建设,推动建立了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战略联盟,初步形成了以生产单位组成的技术开发和技术应用体系。通过野外台站、仪器检测与地理信息软件测评平台建设,形成和完善了以资源建设、中介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科技管理与服务体系。

    研究院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简称“万人计划”)入选者3人,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科技领军人才3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6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人,研究员45人、副研究员(含高级工程师)87人、助理研究员(含工程师)76人,博士、硕士生导师50余人,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近200人。

    回首过去,激情澎湃,展望未来,信心满怀。

    作为我国测绘地理信息行业最大的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机构,研究院将继续着力探索创新,加强基础理论与应用基础研究;推进核心突破,提升地理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做好专项引领,推动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加强装备研发,提高测绘地理信息保障服务水平;优化创新格局,完善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平台;深化对外合作,增强测绘地理信息国际科技影响力,为我国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和测绘地理信息强国建设不断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吴亚祺 丁剑)

      声明①: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 cehui8@qq.com

      声明②:中测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加群提示:我们创建了全国32个省份的地方测绘群,旨在打造本地测绘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请联系管理员测小量(微信 cexiaoliang)进群,一人最多只能进入一个省份群,中介人员勿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