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度科技兴测硕果满枝
新年伊始,测绘科技工作捷报频传。在中共中央、国务院1月9日隆重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武汉大学对地观测与导航技术团队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奖,6个测绘地理信息科技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这是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大力实施“科技兴测”战略结出的硕果,更是全行业广大科技工作者焚膏继晷、刻苦攻关的结晶。他们以勇于追求真理、执著科学探索的精神和韧劲,瞄准国际测绘科技前沿,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创新成果,为测绘现代化、信息化发展插上了腾飞之翼。
把我国卫星定位带入“厘米时代”
借助海上北斗高精度地基增强系统,实现了在任何天气条件下,向渤海地区航行的船舶提供实时厘米级定位和分米级导航服务。由武汉大学对地观测与导航技术创新团队开发的此项技术,将我国卫星定位带入“厘米时代”。
这支创新团队在李德仁、刘经南、龚健雅3位院士带领下,凭借多年在对地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的联合攻关和协同创新,荣获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奖,使武汉大学成为继清华大学后第二个获此奖项的教育部高等院校。
“要建立自己的科技创新体系,面向学科前沿,服务国家需求,要勇敢地走自己的路。”团队始建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1989年支持成立的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25年来一贯坚持上述科研宗旨。围绕航空航天摄影测量、精密空间定位、遥感信息处理、空间信息系统、3S集成等研究方向,完成了一系列国家“973”“863”等科研项目,解决了很多军用民用领域重大应用方面的实际问题。
我国测绘事业的大发展,给他们带来了大显身手的机会。在资源三号测绘卫星项目中,他们首创了测量误差处理与可区分性原理,解决了测量学的百年难题,并在核心元器件受限的条件下,将资源三号卫星地面无控制点精度从300多米提高到10米以内;在天地图项目中,他们提出了面向对象地理信息系统理论模型,研制出GeoStar、GeoSurf、GeoGlobe等系列软件,为天地图提供了核心支撑平台,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二个能够提供数字地球系统服务的国家;在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研究中,他们提出了航天器快速精确定轨理论,研制了北斗及全球各类导航卫星精确定位及服务系统,将定轨精度从5至10米提高到2至3厘米。在雷达干涉测量我国东部城市下沉的研究中,他们将形变测量的精度提高到2-3毫米/年。
25年励精图治,这个团队从10人发展到78人,先后培养了两名中科院院士、两名工程院院士、7名长江学者、3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名973首席科学家,成为一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力量。
攻克西部困难地区测图难题
2014年5月8日,在瑞士日内瓦举办的世界地理信息论坛上,中国西部1:5万地形图空白区测图工程荣获世界地理空间信息杰出工程奖。国际权威人士对中国测绘人纵横世界屋脊,创新解决一系列技术难题,完成200万平方公里1:5万地形图测图给予高度赞赏。此次西部测图工程技术体系及其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同样表达了党和人民对参与项目研发的数百名科技工作者的褒奖与敬意。
西部测图区域横跨青藏高原生命禁区、南疆沙漠“死亡之海”、横断山脉高山密林。完成这一世界级工程,面临着测图量大、施测面积广、外业布控难等诸多难题。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联合国内优势单位集中力量开展攻关,攻克了大范围稀少控制点遥感影像精确定位、西部复杂环境地形数据自动提取、西部特色地物要素遥感判读等11项技术难关,解决了地形困难区域外业控制测量、大范围卫星影像高精度立体测图、遥感影像智能解译、人身安全保障4大难题,研发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测图生产技术平台。
西部测图工程的开创性与艰巨性,为我国测绘科技工作者瞄准前沿、自主创新提供了广阔舞台。经过5年艰辛探索,成功实现5个首创:首次采用稀少控制技术进行大范围影像测图,解决了外业控制难题;首次采用大范围卫星立体影像进行1:5万地形图测图;首次自主研制了机载雷达测图系统,解决了云雾覆盖地区测图难题;首次研制了安全监控系统,保障作业人员安全;首次在西部地区开展大范围地表覆盖、影像地形图和晕渲地形图测图。
不仅如此,工程构建的西部测图技术体系还广泛用于应急测绘保障、地理国情监测等领域,并成为我国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全行业测绘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
从模拟地图修测到信息化更新的跨越
2013年暮春,一条重磅新闻通过中央媒体向世人宣告:全国1:5万数据库首次实现每年更新一次、每年发布新版,我国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更新技术水平及数据现势性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这一开创性工程的成功实施,依托的正是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更新技术体系。这一体系的建成,使我国实现了从传统模拟地图修测到信息化更新的革命性转变。该项目荣获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实至名归。
针对地理信息数据大范围快速更新、跨尺度规模化缩编更新、大型地理信息工程质量控制等一系列世界性难题,项目首创了影像与现势资料有机融合的基础地理信息变化测定、基于自动综合的跨尺度缩编更新、基于要素关系的数据质量自动化检核技术,实现了多类型、多尺度、多版本数据集成管理,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地理信息更新能力滞后的被动局面,显著提升了测绘服务保障能力。
利用项目成果,我国对1:5万数据库进行了全面更新,新的数据库精度更高、规模更大、内容更丰富、现势性更强,成为各行各业广泛使用的权威空间信息载体。同时,全国1:5万数据库“一年一版图”的目标也由梦想变为现实。这是我国地理信息资源建设的一个里程碑,极大提高了地理信息数据的时效性、实用性、准确性,为测绘地理信息更好地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民生夯实了根基。
以项目技术成果和数据成果为载体,测绘地信部门向中办、国办及20个部委和各省市区政府、上千家单位提供了上千TB数据和上千万幅地图,广泛用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国防安全,在全国水利普查、土地二调、地理国情监测等重大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测绘科研成果丰硕迸发惊人能量
今年测绘地理信息获奖项目有一个突出特点——行业单位完成项目获奖率大幅提升。这表明,全行业广大科技工作者将智慧汇聚到创新的大潮中来,针对行业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开展攻关,取得丰硕成果。
广域实时精密定位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解决了广域与区域融合、导航卫星轨道与钟差实时精确修正、高精度终端集成定位等难题,研制了广域实时精密定位数据处理系统,实现了全国范围广域高精度实时定位服务,打破了国外垄断。成果在我国北斗导航系统中得到应用,首次实现了厘米级实时动态定位和米级差分导航,为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和系统研发提供了重要支撑。
机载高精度位置姿态测量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针对我国高分辨率航空遥感技术瓶颈,突破了高性能光纤陀螺、高精度惯性测量、位置姿态测量等多项关键技术,使我国机载X波段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成像高程精度从3米提高至0.27米。应用该成果首次测绘了钓鱼岛等无人海岛(礁),在雅安地震应急救灾中第一时间获取了震区拼接影像图,为救援指挥提供了重要参考。
南海及周边地区遥感综合监测与决策支持分析项目,构建了适用于多平台、多尺度遥感监测的南海珊瑚岛礁地貌分类体系,建成了陆海兼备、历史与现状统一、自然与人文融合的南海综合数据库,研发了南海综合决策支持分析平台,形成了南海及周边地区长时间序列、全覆盖的对地观测数据集与遥感信息产品集,为我国维护南海海洋权益提供了决策支持。
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国家平台构建、关键技术与应用服务项目,攻克了分散、多源、异构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关键技术,由1 个总中心、14 个分中心构成的一站式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国家平台实现业务化运行,建立了涵盖5 大圈层18 个学科的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库,以及联结美国、俄罗斯、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国际数据交换网络,提升了我国地学数据共享的国际影响力。
创新永无止境,科技成就未来。这是一个创新创业的黄金时代,一条前途远大的创新驱动发展之路正在铺陈、延伸。测绘科技工作者将勇作创新路上追梦人,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王瑜婷)
声明①: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 cehui8@qq.com
声明②:中测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加群提示:我们创建了全国32个省份的地方测绘群,旨在打造本地测绘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请联系管理员测小量(微信 cexiaoliang)进群,一人最多只能进入一个省份群,中介人员勿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