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朋德副局长就《管线要素分类代码与符号表达》等4项测绘地理信息行业标准发布答记者问
测绘地理信息行业标准《管线要素分类代码与符号表达》、《管线测绘技术规程》、《管线信息系统建设技术规范》于2015年6月26日经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批准发布。此前,《管线测量成果质量检验技术规程》已于2014年12月18日经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批准发布。日前,记者就系列管线测绘标准的制定、发布与实施的有关问题,采访了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测绘标准化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李朋德。
记者:我们了解到,《管线要素分类代码与符号表达》、《管线测绘技术规程》、《管线信息系统建设技术规范》和《管线测量成果质量检验技术规程》4项推荐性行业标准先后发布。请问李局长,为什么要提出和制定这一系列管线测绘标准?
李朋德:管线是保障经济社会发展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担负着能源输送、信息传递、供水供暖、排涝减灾、废物排弃等重要功能。这些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地下管网建设不断提速、规模不断扩张,有限的地下空间出现了管网纵横交错、杂乱重叠的无序现象,因为地铁施工、房产开发等工程建设导致的管网设施破坏的案例屡见不鲜,更严重的比如城市大雨内涝、管道泄漏燃爆、路面塌陷等事故,都是地下管线混乱导致的灾难性后果,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秩序。
2014年6月印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重点任务等,提出要加强城市地下管线的规划统筹、开展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建立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等,强调要开展标准规范的梳理和制修订工作,建立完善地下管线标准体系。管线信息是重要的基础地理信息,对管线进行测定、采集、表达是基本测绘活动,全国2000多家地下管线测绘资质单位都将不同程度地参与到管线信息化建设工作中,这就要求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地下管线信息建设与管理方面的标准化工作,促进形成标准、统一、准确的管线数据和信息系统,满足经济社会各方面的需要。
我们都知道,管线管理的难点在于权属复杂、多头管理、专用多用共存,关键在于把家底摸清,全面查明管线的基础信息现状,并建立和完善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和专业信息系统建设。而实现管线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条件是各类信息的互联互通,只有通过制定统一的管线信息采集、处理、质量检验与信息系统建设等各个方面的技术规范,明确各类管线数据的数学基础、数据内容、精度指标、过程方法等,才能实现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域的各类管线信息的互联互通和动态更新。
目前,按照国务院的总体要求和部署,各地正在加紧开展地下管线的普查工作,若缺乏统筹规划和统一的标准作指导,不同城市之间、同一城市的不同管线主管单位之间获取的管线信息数据各异,将为未来的管线信息共享、互联互通埋下隐患,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制定管线测绘技术标准、进而开展管线测绘成果的质量监督,既是《测绘法》赋予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所在,也将进一步促进管线规划、设计、建设与管理,提高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和效益。
因此,为认真贯彻国务院有关部署要求,促进管线测绘工作的健康发展,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提出并组织制定相应的行业标准。
记者:请介绍这些标准编制过程。
李朋德: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高度重视管线测绘标准化工作,早在2013年就启动《管线测量成果质量检验技术规程》和《管线信息系统建设技术规范》编制工作,随后又组织了《管线要素分类代码与符号表达》和《管线测绘技术规程》的编制。
《管线要素分类代码与符号表达》等4项标准分别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测绘标准化研究所、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地下管线勘测工程院、正元地理信息有限责任公司和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牵头,北京、上海、天津、南京、武汉、重庆、广州、深圳、厦门等十余地市近三十家单位共同参与标准的编制工作,产学研结合,编制阵容强大。在标准编制过程中,标准编制组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广泛听取了测绘地理信息企事业单位、重点城市管线单位等的意见,在充分吸纳各方意见基础上形成标准送审稿,经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测绘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审查通过,于6月?日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批准发布。
记者:这些标准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李朋德:这一系列标准覆盖了从管线要素分类与表达、数据获取、成果质量检验到信息系统建设的全过程,明确了管线要素精细分类和统一编码、管线要素符号表达、管线三维模型数据采集和管线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的要求,可为管线测绘工作提供系统化的标准支撑。
首先,科学的管线要素分类为管线信息抽象提供了基本原则。《管线要素分类代码与符号表达》规定了要素分类的原则,确定了类别、等级明确的代码结构,明确了管线大类、中类、小类和要素的具体编码,以及管线要素的符号形式。管线要素分类面向管线功能,深入管线结构,反映各类管线要素最主要、最稳定的信息特征,兼顾目前各行业各领域的多种分类方案,可满足不同行业或地方增加其相关要素的扩充需求。科学、系统、适用的要素分类与符号表达为管线数据采集、信息系统建设、数据共享服务等奠定基础,是管线测绘的基础性标准。
第二,数据获取标准为管线测绘单位提供权威技术指南。《管线测绘技术规程》规定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质量检查与质量评定、成果提交等数据获取环节的基本要求,确定了各类管线数据采集的内容、精度、技术指标等,明确了管线三维模型数据采集要求,适用于各种金属、非金属管道及线缆等的测绘工作。数据获取标准有利于进一步规范管线测绘单位生产和成果提交行为,在保证测绘单位少走技术“弯路”的同时,也兼顾了技术创新的需求,充分鼓励测绘单位依靠自身优势和技术特点,在不突破关键技术指标的前提下,不断增强本单位的技术能力和业务水平。
第三,质量检验标准为管线测绘成果树立评价依据。《管线测量成果质量检验技术规程》规定了质量检验的基本要求、工作流程、抽样程序、检验内容、检验方法和质量评定等内容,适用于管线普查、管线详查、管线竣工测量成果的质量检查与验收。质量检验标准为测绘质检机构开展成果质量检验提供了执行依据,也使组织开展管线普查、管线详查、管线竣工测量的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能够更准确地掌握成果质量,遴选施测单位,以获得更优质的测绘保障服务。
第四,信息系统标准为管线测绘应用服务提供平台示范。《管线信息系统建设技术规范》规定了管线信息系统建设的基本要求,明确了管线数据分层、管线数据结构设计、管线数据库建立、信息系统设计及安全保密等内容,适用于管线基础地理信息管理的信息系统建设。该标准为各地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提供建设依据,有利于规范管线数字化、信息化管理行为,促进管线信息共享,为管线科学管理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记者:这一系列标准发布实施的意义是什么?
李朋德:这一系列标准的发布实施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为管线规划、设计、建设和普查等工作提供测绘标准支撑。首先,系列标准充分采用管线探查、管线三维建模等测绘地理信息领域最新技术,有利于促进管线测绘从业单位转型升级,有利于整个测绘地理信息行业不断发展新技术,适应新要求,拓展新应用;其次,系列标准建立了管线测绘的关键指标体系,明确了质量评价的基本要求,能够进一步规范从业单位与质检机构的行为,使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具有更多知情权,获得更加优质的测绘保障服务,公众利益得到更好的保护;再次,统一标准的管线信息系统能够为开展地下空间资源调查与评估、制定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统筹各类管线设施布局等提供可靠依据。
第二,保障以地理信息为基础的管线信息系统建设的统一和互联互通。系列标准在启动之初,就把推动信息互联互通作为标准化的重要目标,既充分考虑各型各类管线要素之间的有效衔接,又把管线要素与其他基础地理信息要素之间的关联打通。必然易于实现管线信息的跨部门、跨区域、跨空间三个一体化:即九大门类城市地下管线的一体化、跨区域长输管线和城市管线的一体化、地上和地下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一体化。各类管线信息不仅建立在统一的空间数学基础之上,遵守统一的分类代码编码规则,又能满足各行业各地方对管线信息的扩充需求,更有利于信息集成和共享,将有效推动管线信息化进程,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支撑。
第三,推动地理信息应用服务方式和服务领域创新。随着地理信息产业与大数据、物联网、智能交通等新型服务业态的融合发展,统一数据标准的综合管线信息系统和专业管线信息系统,既是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有机组成部分,又能够促进“地理信息+”与新技术、新领域的加快融合,有利于实现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纵深发展,能够大幅提升城市应急防灾、公共服务和科学规划的能力。
记者:下一步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在本系列标准的贯彻实施方面有什么样的措施?
李朋德:首先是做好标准的宣传贯彻工作。今年,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将面向省级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管线主管单位、管线测绘单位以及测绘地理信息质量检验机构的管理和技术人员集中开展标准培训。同时,通过互联网、报纸、杂志等各种媒体大力宣传,推动与管线测绘相关的各专业部门了解掌握系列标准,在管线建设、管理和普查等过程中自觉执行这一系列标准。
第二是做好标准实施的指导和监督。各地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在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和其他测绘工程建设中,要积极采用这一系列标准,积极与管线建设管理部门建立数据共建共享机制,努力建成全面、标准、统一的管线数据库。各地要更广泛地开展培训工作,培养业务骨干,做好标准实施的指导和监督管理,适时开展管线测绘质量监督检查,提升管线测绘保障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第三是做好标准实施评价与后续标准研制。各地测绘地理信息标准化主管部门要主动与标准应用部门沟通,收集汇总这一系列标准使用过程中的反馈意见,做好标准的实施评价与修改完善。要进一步做好城市地下空间测绘、管线应用服务等方面的标准研制工作,充分发挥标准化在数据互联互通、成果推广应用、科学管理决策等方面的作用,为管线规划、建设、监管提供全面的支撑保障。
声明①: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 cehui8@qq.com
声明②:中测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加群提示:我们创建了全国32个省份的地方测绘群,旨在打造本地测绘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请联系管理员测小量(微信 cexiaoliang)进群,一人最多只能进入一个省份群,中介人员勿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