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地测量学开拓与发展的先驱者——陈永龄院士
陈永龄,一位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大地测量科学家,同时也是一位苦心耕耘、严谨治学的教育家。
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他与夏坚白、王之卓一起进入英国伦敦大学土木系帝国学院攻读测量专业,后三人转学到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测量系学习,并顺利获得工学博士学位。留学回国后,他曾主持制定我国测绘科学发展规划和大地测量法式,指导我国国家天文大地网平差,制定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高程测定的技术方案,努力推动我国卫星大地测量新技术的开展。
为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陈永龄与夏坚白、王之卓等合作编写了测绘方面的大学丛书。他著有《测量平差法》、《我国大地水准面的特征及椭圆体定位问题》等书籍。陈永龄编著的《大地测量学》是上世纪50年至70年代我国大地测量学最重要的大学教材。他主编的《中国大百科全书•测绘学》在当今世界众多百科全书中也是绝无仅有的,为测绘学独立分类作出重要贡献。
他重视测绘科技力量的培养,为夯实测绘发展基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他招贤纳士,自力更生,从1959年起步,短短几年就组建起国家测绘总局测绘科学研究所,并建立起大地、航测、制图三大学科研究室及地名学、电子技术和情报信息等研究室,为扭转我国测绘基础落后局面,促进我国测绘科研快速起步,出成果、出人才做出了突出贡献。
出国留学获博士学位
1910年11月8日,陈永龄出生在北京市一个职员家庭,不满5岁就上了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毕业后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读完初中和高中,1927年夏考入清华大学土木工程学系,后转入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继续学习,1931年毕业后回到清华大学任教。1934年8月中英庚子赔款董事会招考第二届公费留学生,陈永龄被录取去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土木系学习大地测量专业并获得硕士学位。1935年7月又转入赴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测量学系学习并获得工学博士学位。
学成归国投身教育事业
1939年秋,陈永龄学成回国,在香港与清华大学文学系高棣华女士结婚,那时中国各地烽烟四起,半壁河山遭日本侵略军铁蹄践踏,东部沿海地区已全部沦陷,他由香港转去昆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开始了他的教育生涯。他先后在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中央大学、中山大学、岭南大学教授课程。1951年,陈永龄出任岭南大学理工学院教授、院长,成为该校第一位中国籍的院长。随后,他还担任了华南工学院副院长、武汉测绘学院副院长兼大地测量系主任。1959年被调入北京,担任国家测绘总局总工程师兼国家测绘总局测绘科学研究所第一任所长等职务。
亲自选址筹建武汉测量制图学院
1956年,当时高教部决定筹建武汉测量制图学院(后改称武汉测绘学院、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简称武测,现合并入武汉大学),陈永龄认为,这个决定对发展中国的测绘教育和科技事业影响深远,因此不仅亲任武测筹委会副主任委员,还积极参与主持武测的筹建工作。1955年他亲自率领有关人员风尘仆仆地来到武汉,为该校选定了珞珈山以南的天门山一带为校址。
1956年建校后,陈永龄任武测副院长兼天文大地测量系系主任。他身居领导岗位,仍亲自担任课时较多的大地测量学教学任务。他编写的讲义内容新颖,资料翔实,概念清晰明确,实例突出。他在讲台上流利潇洒,能把比较枯燥无味的内容讲得生动活泼、深入浅出、重点突出。他声音洪亮,板书工整,每逢他讲课,许多进修教师争先前往,教室常常座无虚席。凡是和他共过事的教师和听过他讲课的学生无不称赞陈永龄教授的教学效果,称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测绘高等教学的楷模。
在他的直接领导下,武测第一年就招收了副博士研究生,并亲自担任了研究生的指导老师。他主持制定了武测的《1956-1957 学年工作纲要和教学科研工作计划》和《1957年科研工作计划》,并在1957年举行了武测第一次教师科学研究讨论会和学生科学报告会,同年创办了《武汉测量制图学院学报》,这些工作都为该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心教师成长培养栋梁之才
陈永龄既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也是一位德高望重、关心青年教师成长的长者。1957年4月,他在武测校刊上发表的题为“与青年教师谈进修问题”一文中指出,“只有教师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政治和业务水平,才能使高等教育质量不断地提高,才能使中国的科学技术迅速赶上国际水平”,他亲自和青年教师共同讨论制定教学方案,帮助他们选择教材,向他们传授教学方法,鼓励青年教师大胆工作,并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锻炼成长。陈永龄还亲自为身边工作的青年教师制定学习、进修规划,为他们提出努力目标,指明研究方向。他告诫青年教师,学习进修要以所在教研组的专业内容为方向,一开始不要好高骛远,要加强培训树立牢固的基础。他专门抽时间为青年教师补课,就是在外地出差也不忘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在陈永龄的教育培养下,今天这批青年教师不但是各单位教学、科研的骨干,部分佼佼者已成为中国测绘事业的栋梁之才。
招贤纳士筹建测绘研究所
1959年陈永龄调到北京后,担任国家测绘总局总工兼国家测绘总局测绘科学研究所所长。他招贤纳士,自力更生、在筹建测绘研究所短短的几年内,就建立起大地、航测、制图、地名、电子和情报等研究室,选配了一批德才兼备科技骨干充实到管理岗位,并帮助这些研究室确定科技发展目标,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指导经验不足的研究室不断壮大科研队伍,快速开展工作。
他对研究所青年不但言传,而且身教。有位刚从大学毕业分配来研究所从事翻译工作的青年,因不懂专业,加上语文水平较低,译出来的文章水平不高,他以一个长者身份,找他到自己的办公室,耐心细致地帮助,逐字逐句地给他修改译文。从大学理工科毕业的青年人,他们撰写的论文,由于普遍存在文学水平较低、表达能力较差、逻辑性不强的问题,陈永龄所长逐句逐段地帮助他们修改论文,详细讲述撰写论文的一般格式和基本要求。凡是聆听过陈永龄所长教诲和亲身感受他热情、耐心帮助过的人,无不为之感动,并留下深刻的印象。
陈永龄积极参与《1956—1967年国家最重要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的国家级测绘项目计划的制订,提出了诸如大地测量法式的制定、各种测量基准的建立、天文大地网的整体计算和地球形状的研究等一系列战略性课题,为发展大地测量科学技术指明了方向。1962年更是主持制定了全国包括大地、航测、地图制图、工测、仪器等专业共16个中心问题、66个主要项目的发展规划。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测绘局科技委员会主任陈俊勇在谈及陈永龄时也尤为敬佩。
教学理论硕果连连
1931年,陈永龄在清华大学刚恢复的土木工程学系任助教时,就与同任助教的夏坚白共同编写了《养路工程学》,这是一本结合中国当时实际的好教材,被收入大学丛书,于1935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位年仅20出头的青年,在教育界开始崭露头角。
1939年他在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时,开始编写大学测量教材《测量平差法》,1943年写成,1947年出版。该书曾由商务印书馆前后发行6版,影响比较广泛。
1943年陈永龄在同济大学任教时,开始着手中国第一套《大地测量学》教材的编写。于1949年末完成了该书的编写,并对1932年夏坚白著的《实用天文学》进行了大量修改和充实,连同已出版的《测量平差法》等大地测量用书,形成了中国第一套内容比较充实,文字深入浅出的大学测绘教材。商务印书馆作为大学丛书分别于1952年和1953年出版并再版,受到中国测绘界的欢迎。
陈永龄在武测任教期间,分别于1957年和1958年撰写出版了《大地测量学》(上卷一、二分册),该书吸收了国外大地测量教材的优点,紧密结合中国测量事业建设和发展的需要,理论与实际并重,对大地测量学的重大问题都做了精辟的论述,成为中国建国后一部理论较系统、内容较完整、阐述较全面、切合中国实际需要的大地测量教科书。此书至今仍对大地测量教学和教材的编写起着积极的指导作用。可惜的是陈永龄编写的《大地测量学》下卷原稿,在文化大革命中查抄他的办公室时丢失,一直未能找到。这对中国大地测量教材和学术研究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小的损失。
学术研究成就斐然
上世纪40年代陈永龄致力于大地控制网的布设理论和中国地区地球大地水准面方面的研究,首次发现了起自西伯利亚经过我国东部地区一直延伸到缅甸和马来西亚半岛的大地水准面上翘带。在领导闽赣铁路路线的勘测工作时,他提出利用航空摄影的方法对要穿越许多高山峻岭的线路进行勘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为以后中国铁路航测工作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成为把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应用于中国铁路路线勘测的创始人。
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正在大规模进行国家大地控制网布测时,作为总工程师的陈永龄就开始组织力量研究我国天文大地网平差问题。他在对天文大地网整体平差理论和技术方案的研究中,发现“1954年北京坐标系”所根据的椭球及其定位与中国大地水准面的差距较大,沿海地区最大达68米,天文大地垂线偏差在东部有规律地由西往东倾斜。并论证了我国选择椭球大小及定位不够理想,远见卓识地提出重新选择与我国大地水准面最佳拟合椭球及其定位,由此建立新大地坐标系。这项巨大工程在1982年完成,经整体平差后的我国天文大地网的精度得到了很大提高,在完成时间、规范、精度以及所采用的理论和技术等,在当时都属世界前列。本项成果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陈永龄在理论和方法上都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
珠峰是世界第一高峰,它的高程历来为人们所注意,但由于珠峰地区特殊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和一些特殊理论与技术问题没有很好解决,使高程测定精度较低。为解决这一难题,1965年陈永龄提出了求定观测珠峰时的大气折光系数和推求珠峰附近大地水准面起伏的方法,在他的指导下,于1975年测得珠峰海拔高程值为8848.13米。这一测定结果的精度超过国外历次测定的水平,并得到国际的公认,陈永龄也被誉为“珠峰测高第一人”。
20世纪70年代卫星大地测量发展很快,涉及范围很广,陈永龄借鉴了国外经验和根据中国情况,力主在中国引进卫星多普勒技术,这一建议于1976年被采纳,其重要意义是在中国建立了比较精确的地心坐标系,为我国空间技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此外,也为探索天文大地网总的尺度因子、方位偏差等量的大小,提供一种独立的可资参考的外部检核数据。陈永龄是将这一崭新手段应用于中国测绘工作的倡导者。
陈永龄襟怀坦荡,对人诚恳,遇事认真,在近60年的测绘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和生产技术等方面都做出了突出业绩。他是集教育、科研和生产技术于一身的大地测量杰出的学科带头人,对当代中国测绘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为誉为我国大地测量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先后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测绘学会副理事长,1980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学部委员,1990年经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在1998年召开的中国科学院第九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四次院士大会上,荣获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称号。(文/李安利)
声明①: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 cehui8@qq.com
声明②:中测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加群提示:我们创建了全国32个省份的地方测绘群,旨在打造本地测绘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请联系管理员测小量(微信 cexiaoliang)进群,一人最多只能进入一个省份群,中介人员勿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