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加强科技创新 引领常态化监测
地理国情监测研究中心。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作为地理国情监测总体设计的责任单位、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国普办”)统计分析组的依托单位,坚持科技创新,全面完成地理国情普查统计分析,积极开展地理国情监测试点等工作,为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重大工程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
开展技术设计 引领普查与监测
地理国情普查从地理国情监测中来,最终成果也应用于地理国情监测,地理国情监测总体设计是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工作的总规划和总统领。2010年,按照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党组的要求和部署,研究院率先组织研发力量和工作团队,谋划测绘地理信息转型升级的发展路径,提出了地理国情监测的战略决策,牵头完成了《地理国情监测总体设计》和《地理国情监测经费预算》,以此为基础,财政部于2012 年9 月正式批复,推动了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的实施。
2012年至2014年,在普查工作的前期,研究院发挥智囊团的作用,先后编制了9个技术方案和9项专业技术设计。2013年以来,按照“边普查、边监测、边应用”的要求,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和部门业务工作开展需求,编写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地理国情监测》等19项专题性地理国情监测项目设计书,以及《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自然生态遥感监测技术规定》《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体系总体方案》等技术规定和方案,为全国开展地理国情监测提供技术指导,初步形成了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的技术方案和工作机制,为实现地理国情常态化监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研究院自主研发的地理国情要素提取与解译系统和基本统计软件系统。
住房与城乡建设部部长陈政高(右二)、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局长库热西(右三)视察地理国情监测成果。
研发作业平台 服务普查与监测
地理国情监测作为一项全新的首创性工作,既要反映地理环境要素的分布及变化,又要揭示自然社会要素在地理空间上的内在关系,其技术难度和目标要求都前所未有。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组长张高丽强调,“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手段,坚持创新普查,利用最新数据、提供最新成果,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用科技创新支撑和推动普查工作的顺利实施”。
近年来,研究院面向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数据处理规模化、产品生产业务化、信息服务网络化等需求,加强科技创新,促进成果转化,研制了地理国情监测数据高性能集群处理、地理国情要素提取与解译、地理国情信息统计与分析、专题性地理国情监测与分析系统软件(TGCM)、多源遥感影像变化检测软件、城市空间扩展遥感监测系统、InSAR地表形变监测系统(GDEMSI)等软件系统,为地理国情普查及重要地理国情监测中提供了有力的技术及平台支撑。
地理国情普查统计分析动员会。
加强统计分析 深化普查成果应用
为做好综合统计工作,研究院开展了大量的试验与研究,充分听取了国土、教育、资源、卫生、环境等多部门专家意见,将地理国情普查综合统计划分地表资源分布与利用、生态协调性、城镇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区域经济发展5 个主题,编制了《地理国情普查综合统计分析总体技术方案》;指导四川、河北、山东、甘肃、江西、福建、天津7个省份完成第一批综合统计分析试点,并选取湖北武汉市、辽宁阜新市、云南德宏州等地区开展第二批试点,深化试点综合统计分析工作。联合中科院地理所、中国社科院、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环保部卫星中心5家科研机构,指导地方单位,分别就综合统计分析5个主题开展试点,形成了21个综合统计分析报告,试点成果实现了跨部门对接、移交、应用,在国家级新区规划实施——兰州新区、国家生态恢复工程——新疆库鲁斯台草原等试点应用中起到了良好的决策支持作用,应用效果显著。在试点基础上不断完善技术方案,同时编制了《地理国情普查综合统计分析技术指南》《地理国情普查综合统计分析工作方案》,作为普查和常态化监测持续开展国家和地方综合统计工作的技术指导。
全国海岸带开发利用变化监测技术培训会。
城市空间扩展城区边界野外调查。
构建监测体系 支撑常态化监测
研究院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优势,在国家局的领导下,按照“边普查、边监测、边应用”的要求和“以普查带监测促转型”的战略途径,坚持“区域性、热点性、典型性”原则,积极开展先行先试,构建技术体系,形成监测机制,为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宝贵经验。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提升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保障能力,开展地理国情常态化监测,推进全球地理信息资源开发”的要求。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将在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和地理国情监测示范试点的基础上,以点带线,以线促面,扎实开展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院长程鹏飞(左一)接受湖南电视台采访。
加强团队建设 建立创新协作机制
为满足地理国情监测对于创新技术的需求,2012年12月,集全院之力,整合大地、航测、遥感、地理信息系统、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统计分析等不同方向的科技力量,组建了近60人的跨学科研究团队,设立了地理国情监测总体设计组、国普办统计分析组,统筹开展地理国情普查统计分析和地理国情监测技术研究。
地理国情监测研究中心坚持“开放、合作、流动”的原则,联合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中科院地理所、中国社科院、复旦大学、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中南大学等10余家单位共同开展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技术研究,在国际上,充分利用国际交流和合作渠道,已经和多个相关的国际知名组织、知名学者建立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研究的长期、稳定合作渠道,为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提供智力支持。
研究院与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共同组建地理国情监测中原中心,与中南大学、湖南省国土资源厅联合组建地理国情监测湖南研究中心,与重庆市地理信息中心联合组建了地理国情监测重庆中心,本着“优势互补、协同创新”的原则,发挥各自优势,强化学科团队建设,加强地理国情监测研究领域的科技创新和成果应用,推进地理国情监测科技进步与成果应用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地区地理国情监测。
声明①: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 cehui8@qq.com
声明②:中测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加群提示:我们创建了全国32个省份的地方测绘群,旨在打造本地测绘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请联系管理员测小量(微信 cexiaoliang)进群,一人最多只能进入一个省份群,中介人员勿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