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技术助力中国世界遗产保护管理项目
2017年4月2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梅赛德斯-奔驰星愿基金“中国世界遗产保护管理”项目三期(2017-2020)启动会议在遥感地球所召开。会议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主办,UNESCO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HIST)承办。
启动会现场
开幕式上,UNESCO驻华代表处主任欧敏行女士致辞,指出该项目是UNESCO系统内合作典范,通过与奔驰基金的合作,可以有计划地扶持和帮助遗产地的可持续发展。住建部城乡规划管理信息中心副主任邢海峰、国家文物局遗产处副处长邵军及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的代表先后致辞。UNESCO驻华代表处文化项目官员古榕女士详细介绍了项目三期的情况,指出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约以及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框架下,三期项目计划在能力建设、提升管理有效性、世界遗产地可持续生计、意识提升与公众参与等四方面开展工作。
在此后的专家座谈会上,刘嘉麒院士、谢凝高教授等25位参会嘉宾发言,共同为世界遗产的保护和发展献计献策。HIST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洪天华作为承办方负责人在闭幕式上致辞。他结合HIST在柬埔寨吴哥世界遗产、所罗门群岛东伦内尔濒危世界遗产所开展的工作,强调了空间技术在世界遗产监测、保护和管理中的独特作用,可为遗产管理者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最后,他简要介绍了黄山对话会,希望大家关注并参与对话会,积极开展与各国遗产决策者、管理者的合作交流。
洪天华闭幕式致辞
来自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住建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ICOMOS China,IUCN China Office、故宫博物院、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山大学及四川、山东省世界遗产主管部门、世界遗产地及新闻媒体共计50余名代表参加了项目启动会。
自2007年起,UNESCO驻华代表处从世界遗产的保护和利用这一基本问题出发,开展了“中国世界遗产保护管理”项目一期和二期(2007-2016),在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遗产地、群众三个层面开展了多种活动,包括保护管理能力建设、技术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保护管理理论和应用研究、意识提升和宣传教育、信息共享和交流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三期项目的一个亮点在于探索UNESCO文化领域三大公约的协同效应,即1972年《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2003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和2005年《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旨在结合中国国情,探索自然与文化遗产、物质与非物质遗产以及文化创意的协同以促进可持续发展。
参会嘉宾合影
声明①: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 cehui8@qq.com
声明②:中测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加群提示:我们创建了全国32个省份的地方测绘群,旨在打造本地测绘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请联系管理员测小量(微信 cexiaoliang)进群,一人最多只能进入一个省份群,中介人员勿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