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发布《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17年度报告》
测绘网讯 日前,科技部发布《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17年度报告》,继续关注全球生态环境热点问题以及热点区域,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国际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应对全球灾害与环境问题的迫切需要,选定“"一带一路"生态环境状况”和“全球典型重大灾害对植被的影响”2个专题开展监测分析。遥感监测是利用遥感技术进行监测的技术方法,主要有地面覆盖、大气、海洋和近地表状况等。遥感监测技术是通过航空或卫星等收集环境的电磁波信息对远离的环境目标进行监测识别环境质量状况的技术,它是一种先进的环境信息获取技术,在获取大面积同步和动态环境信息方面“快”而“全”,是其他检测手段无法比拟和完成的。
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主任王琦安在报告会上表示,“"一带一路"生态环境状况”专题秉承“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互联互通、合作共赢”理念,瞄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基准年,生成国际首套2015年全球30m土地覆盖数据集,可作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过程中生态环境动态监测评估的基准。“全球典型重大灾害对植被的影响”专题则可为自然灾害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据介绍,“"一带一路"生态环境状况”专题是2015年度该专题报告的延续与深化,本着“一带一路”开放性原则,及时跟进最新进展,将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全域及周边大洋纳入专题监测区域,覆盖了17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西北太平洋)、西南太平洋和印度洋这3个大洋海域以及日本海等9个主要海区。
报告指出,“一带一路”沿线陆域不同地区地带性气候资源禀赋差异悬殊,生态系统结构差异明显。2015年“一带一路”区域森林地上生物量总量达2813亿吨,欧洲区和俄罗斯北部寒温带与寒带森林、非洲南部区和东南亚区热带雨林是全球森林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一带一路”陆域太阳能资源空间分布不均。最适宜太阳能发电的地区主要包括西亚、非洲北部的撒哈拉地区,非洲南部的卡拉哈迪沙漠,以及澳大利亚中西部地区。
同时,由于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背景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各不相同,选取的“一带一路”沿线23个重要城市区域的生态环境状况、发展现状水平和发展速度进行分析,呈现出不同的特征,这对“一带一路”沿线区域未来重点经济合作区的布局具有一定指示意义。
“全球典型重大灾害对植被的影响”专题则是2017年新拓展的一个专题。
报告显示,全球植被变化受全球气候变化、人为活动、重大自然灾害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相对于全球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的扰动而言,重大自然灾害事件对植被的影响往往是局部的、离散的,同时具备突发性和破坏性的特点。分析表明,各种重大自然灾害对植被的影响具有明显差异:就灾害对植被的影响范围而言,干旱与洪水影响范围较大,林火与地震影响范围较小;就影响强度和恢复周期而言,地震与林火对植被影响强度大,植被恢复周期长,干旱与洪水次之。
此外,人工御灾措施与灾后干预有助于减轻灾害对植被的影响,促进灾后植被的恢复。分析表明,灾后人工干预可以加快林火灾后的植被恢复,对于经营性林区采用必要的补种措施,可较快恢复林区植被,促进森林生产力的提高,有效恢复森林碳汇;在自然保护区域采用自然恢复措施,植被恢复周期较长,但更有利于原有地带性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
据了解,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至今已连续6次发布《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对全球生态环境进行了一系列的遥感监测与科学分析。这是我国科技界利用高新技术监测与保护生态环境,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实际行动,也是我国携手全球共同积极应对环境问题,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举措。(测绘网 小会)
声明①: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 cehui8@qq.com
声明②:中测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加群提示:我们创建了全国32个省份的地方测绘群,旨在打造本地测绘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请联系管理员测小量(微信 cexiaoliang)进群,一人最多只能进入一个省份群,中介人员勿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