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ehui8.com 测绘地理信息领域专业门户
  • 首页 > 测绘新闻 > 业界

    揭秘佛山城市的“地下世界”

    2018-08-16 09:52:07 来源: 南方日报
    聊聊

    当你站在千灯湖畔,或者祖庙路旁,在你目力所及的范围里,你能看到四通八达的道路,还有高耸的大楼、闪烁的霓虹灯,并感受到一座城市正在阔步前进的精气神。

    而在佛山的地下,你所看不到的地方,却涌动着一座城市发展所需的物质、能量与信息。

    这是一个神秘的“地下世界”,由供水、排水、燃气、电力、热力、通信、广播电视、工业等地下管线纵横交错而成。只要其中一条管道被切断,整个城市的运转都有可能陷入停滞。但是,它如此重要,却从未有人能够窥见它的全貌。

    近日,佛山市地下管线信息化建设管理项目顺利验收,佛山“地下世界”也随之揭开神秘面纱。根据项目普查结果,现已查明的全市地下管线总长度为5.09万公里,是全市通车里程(0.49万公里)的10倍多,其长度可以绕地球赤道一圈多。

    佛山市国土资源和城乡规划局表示,这一项目的意义,不仅在于摸清城市地下管线“家底”,建立全市地下管线数据库。更重要的是,它是佛山充分运用市级统筹力量,打破区域资源壁垒,真正实现全市地下管线管理一盘棋的体现,也为佛山进一步加强市级规划力量、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南海、顺德管线长度占全市逾六成

    2016年9月,市国土规划局启动《佛山市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建设管理项目》(以下简称“项目”),对各区地下管线普查数据的进行有机整合,满足地下管线相关部门对管线数据的信息化管理需求。

    从长度来看,全市通信管线总长度最长,达1.8万公里,紧接其后的是排水管线和电力管线。在五区中,南海、顺德、禅城的管线总长度排在前三名,分别占到全市管线总长度的38%、32%和12%。其中,南海区地下管线,接近地球赤道长度的一半。

    从密度来看,佛山全市整体密度和禅、南、顺的地下管网密度分别为42.44公里/平方公里,57.62公里/平方公里、39.5公里/平方公里以及49.85公里/平方公里,这三个数据,都明显高于2016年末全国地下管线密度——36.12公里/平方公里。

    在镇街层面,石湾镇街道、桂城街道、大良街道、荷城街道、西南街道在各区地下管线高密度区域中占比最高。从这个层面也可以看出,管网密集情况与所在镇街经济发展水平是较为匹配的。

    项目还对佛山市地下管线综合管廊规划涉及管线长度进行了统计,总长约716公里。其中电力管线最长,为227.4公里。

    市级统筹打破区域资源壁垒

    佛山市国土资源和城乡规划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佛山市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建设管理项目,是佛山充分运用市级统筹力量,打破区域资源壁垒,真正实现全市城市地下管线管理一盘棋的体现。

    佛山在地下管线信息化建设工作方面已经积累了许多经验。上世纪90年初,佛山就在中心城区内开展地下管线竣工测量工作,在管线测量、图形编绘、数据储存以及管理等方面都进行了诸多探索。

    从2009年开始,佛山从市级层面探索地下管线信息化管理工作,初步建立了地下管线探测相关技术标准以及数据管理系统,并以佛山新城为试验区,开展了地下管线普查工作,对管线管理系统以及动态更新等方面进行了实际应用,相关建设成果也逐渐在各区推广应用。

    2016年出台的《佛山市城市地下管线管理办法》则进一步明确了市区两级的工作职责——各区在完成地下管线普查后,要开展全市数据整合工作,形成全市统一的地下管线数据库。

    这也是佛山市地下管线信息化建设管理项目总体思路——在获取各区地下管线普查数据的基础上,综合利用计算机、数据库、地球物理探测、测绘等技术,通过智能化、人机交互等手段,形成全市统一的数据库;通过内、外业核查,进一步完善数据库;并开发地下管线综合服务平台,将数据“管起来”“用起来”。

    一项浩大而繁琐的基础性工作由此展开。在实际推进过程中,处处需要发挥市级统筹力量。

    首先,项目组要把各区的地下管线普查相关成果资料,转换成统一的数据格式标准,统一入库。而要让各区的数据真正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必须解决跨区管线接边处理问题。

    “各区在管线普查时,并未开展区与区之间的管线接边工作,因此对于跨区管线可能存在不同区域间管线重复、管线不连续、属性矛盾等情况。”该负责人介绍,“因此,项目组通过跨区管线接边处理,一一打通区域数据壁垒,确保全市地下管线数据的完整性、连贯性。”

    其次,在前期的普查工作中,途经佛山的跨区、长输等重点管线,并未纳入各区的数据库中。项目组也对此进行了全面核查,最终更新了这些重点管线的数据。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项目组将地下管线数据可能存在的错误类型划分为9大类、57小项,并且用了半年时间,不断验证和优化数据监理模块。

    “我们利用数据监理工具,工作人员总共检查出108.9万条问题数据记录,后者也由人工进行逐条核实、分析和修改。”上述负责人表示,为了进一步确保数据质量,项目组还构建了三维模型,并进行人工巡图检查,用以发现在二维平面检查中发现不了的问题。全市26989幅图幅,均进行了内业巡查。

    动态更新机制确保数据“活起来”

    在完成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核对工作之后,项目组开始搭建地下管线数据综合管理系统,为佛山进一步加强市级规划力量、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奠定坚实基础。

    “目前,佛山已经实现了地下管线数据的三大应用场景——建立全市统一的地下管线数据库,把数据‘统起来’;搭建地下管线综合管理平台,把数据‘管起来’;优化地下管线综合应用系统,把数据‘用起来’。”佛山市国土资源和城乡规划局有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整个地下管线数据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思想,是以普查成果为基础,以共建共享为原则,以综合应用为导向,以动态更新为支撑,搭建全市“1+1”(数据综合管理系统以及数据综合应用系统)地下管线综合服务平台。

    在管理方面,这个服务平台能够起到三个作用。首先,是面向管线管理部门提供数据的日常维护、查询及动态更新,构建具有生命活力的佛山市地下管线“一张图”;其次,是面向政府各职能部门、管线权属单位提供必要的管线数据服务,实现数据共建共享;再是,能够实现地下管线数据在市、区、镇三级的无缝对接与联动更新,确保管线数据统一性、时效性、准确性和权威性。

    在应用方面,服务平台能够面向规划管理部门提供管线数据资源的浏览查看、查询统计、决策分析服务,多维视角展示管线空间分布情况。同时,它也能够面向需要地下管线数据的相关部门提供开放的和共享的数据及应用服务,为管线规划审批、管线保护、重点工程建设、城市防灾减灾、应急指挥等提供重要数据依据和决策服务。

    数据统起来、管起来、用起来,接下来佛山还要加大市级统筹力度,把数据“活起来”。

    事实上,地下管线数据并非一成不变。随着城市发展,地下管线数据也需要不断更新。为保持管线数据的“鲜活性”,项目组还开展了相关管理文件编制工作,进一步规范地下管线信息化管理,完善全市地下管线数据动态更新机制,力争实现数据“活起来”。佛山也从考核机制方面入手,将地下管线信息化管理纳入全市城市管理考核事项,进一步确保地下管线信息化建设各项工作持续推进。

    ■纵深

    佛山如何构建一个安全的“地下世界”?

    地下管线是城市的“生命线”。但由于深埋地下难以及时察觉,地下管线,也成了“生病线”甚至是“夺命线”——它是城市内涝、燃气泄漏甚至是道路坍塌、管道爆炸等重大安全事故的导火索。

    在摸清城市地下管线的“家底”之后,佛山该如何充分利用这些数据,来提升城市安全系数?对此,记者采访了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地下管线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刘会忠,并收集整理了多个城市的应用案例,供读者们借鉴参考。

    建议一▶▶拓宽数据的“广度”与“精度”

    “地下管线普查工作,其出发点就是为了排除管线运行隐患,确保城市运行安全。”刘会忠介绍,由于多头管理、权属复杂、城市建设发展进度过快等客观原因,大部分城市都忽视了地下管线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工作。“这也就意味着,我们连地下管线‘在哪里’都不清楚,怎么去给它排除隐患呢?”他说。

    他介绍,自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发布以来,国内众多城市都开展了大规模的地下管线普查。根据全国普查进度,目前大中城市6米以上道路的地下管线数据库已经建立,普查方向也正在朝着县镇地下管线普查以及小区、厂区、专业管线等方向发展,目的是实现地下管线数据全覆盖。

    刘会忠建议,佛山目前已经完成了市政道路地下管线的普查工作,接下来要拓宽数据的广度,逐步摸清住宅小区、工业园甚至是村居的地下管线情况,而这将是一项挑战更大的工作。“相比起市政道路的地下管线摸查,小区地下管线摸查的难度大概是它的2至3倍。”他透露,目前南京、呼和浩特等城市,在这方面已经有了长足进展。

    除了拓宽数据的广度,还要确保数据的精度,也即是地下管线的准确度。刘会忠提到,地下管线的准确度,就是管线数据的生命。而要确保数据的精度,除了对现存的地下管线做好基础行普查工作外,对于新建或者新挖的地下管线,一定要把竣工测量这一测绘工作落到实处。

    建议二▶▶及时“体检”排除安全隐患

    摸清“家底”后,才能对地下管线进行隐患排查与修复,也即是“做体检”“开药方”。刘会忠介绍,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地下管线都是在近40年中建成的,而管线的使用寿命一般是50年,这也意味着,许多地下管线已经进入了生命的中后期,开始出现老化、破损、腐蚀甚至是断裂等多种问题。他建议,地下管线应根据隐患类型、风险级别等要素进行排查,对于城市重点地区管线和高危管线应缩短检测周期。

    广州的管线普查中也注重加强隐患排查,同步整改治理。2015年,广州成立了地下管线建设管理专项办公室(市管线办),设在市住建委。随后着手开始进行地下管线的普查工作,共安排2.2亿元的管线普查资金和9500万元的供水、排水、燃气管线的隐患排查资金。其中,排查8198.9公里供水管线,发现安全隐患漏点285处,已整改207处。燃气管网巡检公里数达到8069公里,排除隐患755宗,其中重大隐患60宗、一般隐患695宗。

    而从2016年起,广州计划利用5年时间逐步完成隐患整改工作,由市城管委、市水务局、广州供电局牵头,组织实施燃气、给排水、电力等管线,故隐患排查。摸清各类管线存在的结构性隐患和危险源,特别是要查清重大事故隐患。而排查工作的具体要求,包括隐患地点、类别、部位、责任单位、责任人、隐患描述,是否有安全标识,是否采取整改措施等。

    建议三▶▶妥善解决数据保密与共享的矛盾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地下管线专业委员会对75例典型管线事故进行分析发现,因第三方挖掘施工所致的案例有40起,而管线自身的老旧、腐蚀问题引发的事故占比仅约一成。

    管线事故的发生,与管线数据不明朗息息相关。但是,地下管线数据为保密数据,不宜大范围公开,如果施工单位在获取数据后未能进到保密职责,又容易泄漏管线数据,不利于城市管理安全。如何破解这一数据保密与共享的矛盾?

    刘会忠介绍,目前,在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等国家,已经建立了“一呼通”平台,用以平衡地下管线数据保密与数据共享的关系。据介绍,地下管线“一呼通”信息平台的工作流程分为四步:首先,由开挖单位登录“一呼通”信息平台申请开挖许可,再由信息平台将所涉及到的管线通知权属单位,然后权属单位指定物探人员在现场进行物探标注,开挖单位最后依托标记实施开挖作业。

    这一平台在国内的类似应用,是北京的“防开挖事故平台”。据了解,北京地下管网的总长度已经高达18万公里,权属单位复杂,主管部门众多。而挖掘工程单位要了解掌握施工区域内的管线信息,需要到多个部门去查询,既费时间,也费精力,而且往往事倍功半。

    在不替代各项行政许可的前提下,北京建立了“北京市挖掘工程地下管线安全防护信息沟通系统”,俗称“防开挖事故平台”,把北京市规委、市建委、市路政局等所有已经批准了挖掘行政工程许可的管线单位信息综合汇总到网上,管线权属单位可以根据信息进行重点巡查,并与建设单位取得联系,从而避免了施工事故的发生。

    借助互联网手段,这套系统满足了建设单位和管线单位之间的信息公示、信息交流、权属确认等市级需求,促进了信息共享。也把以前的会议、发文、电话等交流沟通手段,转变成了虚拟化、扁平化的平等交流平台,突破了行政权属等体制机制障碍。值得一提的是,该服务平台还明确,挖掘工程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地下管线权属单位对其在该系统发布信息的真实性负责。

    据统计,从2011年9月到2018年3月,一共有38个政府部门、291家建设单位和101家管线权属单位使用了这个平台,累计为3263项挖掘工程提供了服务,确保了管线施工安全。

    ■直播预告

    佛山的“地下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这些地下管线数据到底是怎么测量出来的?

    8月17日11时,记者将深入地道一探究竟.(罗琼)

      声明①: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 cehui8@qq.com

      声明②:中测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加群提示:我们创建了全国32个省份的地方测绘群,旨在打造本地测绘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请联系管理员测小量(微信 cexiaoliang)进群,一人最多只能进入一个省份群,中介人员勿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