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ehui8.com 测绘地理信息领域专业门户
  • 首页 > 测绘新闻 > 业界

    砥砺奋进四十载 测绘事业谱新篇

    2018-12-14 01:44:31 来源: 中国测绘报
    聊聊

    21ld3副本.jpg

    上世纪80年代,内蒙古测绘队员在大庆油田开展测图工作。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内蒙古自治区地处中国北部边疆,与祖国首都北京守望相助,全区总面积 118.3 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陆地国土总面积的八分之一。内蒙古不仅地形地貌丰富多样,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和北疆生态安全屏障。40年来,在这片辽阔的大地上,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内蒙古测绘人不畏艰苦,深入草原戈壁,跨越泥泞沼泽,跋涉浩瀚沙漠,攀登崇山峻岭,穿越原始森林,开启了砥砺奋进的伟大征程。

    重温峥嵘岁月

    改革开放初期,测绘工作基础薄弱,为满足全区各项建设急需为首要任务, 2001年自治区测绘事业局成立,测绘事业由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内蒙古局积极发展和引进新技术,全面实现了传统技术模式测绘产品向数字化、信息化测绘技术和测绘成果的变革,服务领域逐步拓宽,测绘服务能力显著提升。2009年以后,基础测绘投入、装备能力建设、科技创新发展、人才队伍培养四大支撑实现了重大突破,开启了内蒙古测绘发展的黄金时期。“十二五”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明确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宗旨定位,实现了 “测绘”向“测绘地理信息”的历史转型。

    21ld4副本.jpg

    2017年,技术人员对和林格尔新区进行野外实地检查。

    40年来,内蒙古测绘人用实际行动传承着“热爱祖国、忠诚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测绘精神。危难之中,有测绘人的身影:1996年包头市地震、1998年呼伦贝尔市水灾、2000年乌海黄河段决口、2003年“非典”爆发、2017年毕拉河森林火灾,内蒙古局迅速组织技术人员赶赴最需要的地方,冒着危险在短时间内为灾区提供翔实、准确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为政府部门组织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重大项目工程建设,有测绘人的担当和技术支撑:在“一带一路”、 新农村新牧区、城镇化、脱贫攻坚、和林格尔新区建设等自治区和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中,在白塔机场、西气东输、全国土地调查、地理国情普查等重大项目工程中,都有内蒙古测绘人积极参与其中或者担当主力先锋的身影。测绘地理信息工作重要作用日益彰显,深度融入了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甚至在异国他乡马里、贝宁,凭着为国争光的信念,测绘人远渡重洋,克服困难,不辱使命,在那里树立起了内蒙古测绘人的觇标。

    40年来无数次紧要关头,内蒙古测绘人挺身向前,这正是内蒙古测绘人识大体、顾大局,胸怀大爱、勇挑重担的有力印证。自2001年以来,共有40多次集体和个人获得五一劳动奖章、劳动模范、工人先锋号等省部级荣誉称号,100余次集体和个人受到自治区级表彰。

    见证发展历程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2004年是内蒙古测绘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11月25日,全区第一个乃至全国第一个地方性基础测绘规划——《内蒙古自治区基础测绘规划(2005-2014)》经自治区政府批准实施。从2004年制定第一个基础规划,到2011年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五年规划,再到2017年出台“十三五”规划,规划体系逐步形成,引领发展作用充分显现。

    世纪之交,基础测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测绘地理信息事业不断被赋予新的要求和内涵。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基础测绘工作,在规划批复意见中提出:将基础测绘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及财政预算。这为基础测绘投入的稳定增长提供了法理依据和重要保证,基础测绘投入从“十五”期间每年几百万元,到2009年上升到1亿元。此后,稳定保持基础测绘经费投入年1亿元。基础测绘经费投入增加,全区1:1万比例尺地形图覆盖面积不断扩大,发展速度位居全国前列。截至2017年底,1:1万比例尺地形图除了戈壁荒漠、大兴安岭森林等区域,基本实现全覆盖,达到61万平方公里。

    2011 年,是内蒙古测绘史上值得纪念的年份。5月7日,内蒙古局完成的《内蒙古三维测绘基准研究与建立》项目通过科技成果鉴定,改变了传统的水准测量和GPS RTK的作业模式,推进“数字内蒙古”及其它工程的建设,整体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以此为基点,内蒙古测绘人相继开展了内蒙古自治区似大地水准面第二次精化项目、内蒙古北斗地基增强系统项目等一系列基准建设。如今,内蒙古局建成了具有权威性、唯一性、统一性和高精度的内蒙古三维现代大地测绘基准,并提供高精度、三维、动态基准服务。同时,1:5万、1:25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覆盖全区;1:1万及大比例尺数据覆盖大部分城镇地区,2米遥感影像、0.5米卫星影像覆盖全区,0.1米高分辨率航空影像覆盖自治区103个旗县政府所在地;数字(智慧)城市建设在全区所有盟市和多个旗县区全面铺开;建成了自治区区域数据资源最权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内蒙古。基础测绘建设硕果累累,内蒙古测绘事业步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2012年,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内蒙古局测绘地理信息事业格局也为之一新。 

    9月4日,内蒙古局测绘地理信息院士专家工作站在呼和浩特揭牌成立。此后几年,内蒙古局发挥工作站的优势,围绕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热点,积极促进科技和服务的深度融合,完成了10多项重点工作。其中,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完成了包头市地面沉降监测数据处理及分析工作,填补了自治区该领域的研究应用工作空白。近年来,内蒙古局产生了一大批科技创新项目,其中80多个项目获得全国测绘地理信息行业殊荣,10多个项目获得内蒙古科技创新引导资金项目等支持,近10个项目获得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进步奖。同时,涌现出多名科技创新人员,石建军、方民等多人获得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内蒙古自治区青年科技奖等荣誉。

    2012年12月1日,经内蒙古自治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内蒙古自治区测绘事业局更名为内蒙古自治区测绘地理信息局。

    2018年11月10日,内蒙古自治区自然资源厅正式挂牌,内蒙古测绘事业随之融入改革大潮。站在新起点,局党委书记、局长张瑞新对新时期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信心满满,他说,此次改革将测绘地理信息部门职责上升到自然资源层面,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高度重视,强化了新时代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职责。内蒙古局将坚定“四个意识”,坚决服从机构改革各项工作安排,不折不扣地抓好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站在历史和全局的战略高度,把握新时代自然资源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不负重托、不辱使命。

    他表达了内蒙古测绘人的共同心声和祝愿,他说,40年的测绘工作为内蒙古局积淀了技术基础、数据基础、装备条件和队伍力量。内蒙古局将继续丰富基础数据资源,利用院士工作站等平台,以地理空间信息为基底,继承整合各类自然资源信息,搭建大数据平台,为“山水林田湖草湿地”提供高效优质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服务,进一步展现测绘地理信息工作服务社会、服务经济、服务生态、服务民生的重要责任与使命。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指出,要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服务自然资源工作,是测绘地理信息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新的着力点。内蒙古局将主动融入自然资源和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战略工程中,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把改革的红利、创新的活力、发展的潜力有效叠加起来,推动测绘地理信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彰显成果应用

    “测绘地理信息数据只有应用才有生命力,才能活起来。” 

    2017年,内蒙古局积极推进与自治区纪检部门的合作。以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为依托,以纪检相关机构、人员数据及执纪审查、违法举报、党风政风、舆情分析等业务专题数据为信息主体,有效整理各相关行业大数据信息,从监督监控、大数据整合分析、应急指挥调度几个方向出发,搭建起全国首例集数据集成、分析预警、应急管理、监控监测、指挥调度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查询、指挥、调度地图平台。实现了纪检监察机构、人员管理线上廉政教育学习、实时查看地区动态政治生态、应急资源查询调度、三维动态展示等功能,为纪检工作全面信息化提供支撑。

    服务纪委监委,只是内蒙古局服务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为了让测绘成果充分利用起来,内蒙古局积极“走出去”,深化和巩固多方合作,落实与政府部门和单位的战略合作协议。利用丰富的数据资源和全区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先后与自治区司法厅、农牧业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环境保护厅等10多个政府部门以及军测部门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落实这些协议的过程中,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实现了双方融合共赢发展,获得了国家部委和自治区政府的肯定。与此同时,测绘成果在服务保障各级党委政府“一带一路”建设、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脱贫攻坚、呼和浩特市“多规合一”等国家和自治区重大战略与重大工程实施、应急救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彰显,广获赞誉。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2017年10月25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公报。普查查清了全区“山水林田湖草湿地”的现状,客观反映了全区资源环境和国情国力的本底状况。精准、权威、详实的普查数据,为科学合理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建设北疆亮丽风景线提供了重要依据。

    党的十八大后,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内蒙古局安排专项经费进行监测并大力推广地理国情监测成果,为自治区绿色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包头市政府应用内蒙古局地表沉降监测成果,积极安排调整工矿业布局,对城市快速沉降地区采取应对措施;巴彦淖尔市利用农作物种植结构和盐碱地监测成果,有效指导农民耕种,并通过“改盐增粮”工程有效地保护和改善河套平原生态环境;鄂尔多斯市露天矿生态环境监测成果,为政府“去产能,调结构”的战略方针提供了决策依据。

    积淀宝贵经验

    测绘事业扬帆启航,行稳致远,在40年实践中,内蒙古局积淀了宝贵经验。

    坚持党的领导是事业发展的根本。40年来,内蒙古局始终把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放在第一位。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坚定不移加强党的建设,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强化党员党性观念和宗旨意识,提高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质量,为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外业分院党支部在外业测区还成立临时党小组,创建临时学习活动室,利用微信直播平台等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学习,形成了“两不误、两促进”的良好氛围。

    制度建设是事业发展的前提。为了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内蒙古局认真学习国测一大队的科学管理模式,全局系统建立起一整套切实可行的制度。不仅进一步明确了单位和部门职责,而且细化了职工岗位职责,并将岗位职责编印成册,发放到每位职工手中,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的局面基本形成。

    文化是事业良好发展的土壤。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局大力弘扬测绘精神,积极发挥工青妇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各种文化活动,搭建职工自我展示平台,凝聚力量,鼓舞人心,职工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社会影响力与日俱增,全局事业生机勃勃,并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人才队伍建设是事业发展的保障。内蒙古局始终坚持和推进“人才强测”战略,努力打造学习型组织,积极推进用人体制改革,大力引进人才充实测绘队伍。同时,强化各种业务培训,提高现有员工综合素质。目前,全局现有专业学历的技术人员达到68%以上,正高级工程师27人,高级工程师109人,工程师342人,他们在各个岗位发挥带头作用,极大改变了内蒙古局专业人才匮乏的局面。

    装备建设是事业发展的基础。内蒙古局不断改善测绘装备,逐步拥有了无人机航空摄影系统、航空数码相机、三维测量系统等先进的仪器设备,建立起以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导航定位、计算机网络及三维建模等技术为基础,以地理信息开发利用为核心,从事地理信息获取、处理、应用的高技术服务体系,为测绘事业发展夯实基础。

    成果质量是事业发展的关键。内蒙古局稳步提高测绘成果质量,深化质量监督检查工作,改革生产管理办法,在项目管理上采用测绘项目责任书的方式,把每一个项目的责任层层落实到人。在质量管理上采取二级检查、一级验收的方式,加大检查力度,实行质量管理全程跟踪。通过合理的项目管理和质量管理,使成果质量明显提高。

    保密安全是事业发展的生命线。40年来,内蒙古局不断加强保密安全意识教育,把保密安全意识延伸到基层和生产第一线,强化制度建设,责任到人,奖惩到位,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安全管理格局,保密安全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不留盲区。40年来,内蒙古局从未出现过一起涉密安全事故。

    岁月如歌忆峥嵘,继往开来谱新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内蒙古测绘人步履铿锵,定将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在建设测绘地理信息强国的征程中展示新作为、开创新格局、再铸新辉煌。(马春静 刘聪)

      声明①: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 cehui8@qq.com

      声明②:中测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加群提示:我们创建了全国32个省份的地方测绘群,旨在打造本地测绘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请联系管理员测小量(微信 cexiaoliang)进群,一人最多只能进入一个省份群,中介人员勿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