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首个AI卫星产业技术研究院挂牌成立
AI卫星发射现场。 受访者供图
AI卫星
当卫星遇上AI
更眼明
导航系统只能实现5—10米的精度,AI卫星可以通过低轨导航增强实现厘米级的定位服务,为无人驾驶的全面实现保驾护航。而AI卫星达到一定密度后,能够实现分钟级的全球影像数据服务。
更手快
过去,卫星处理收集到的数据,只能传回地面后,由后台分析处理;而当AI卫星搜集到相关信息后,自动识别需要特别注意的有效信息,并将筛选出的信息实时传输给相关部门作出判断。
本报记者李寰
2月28日上午,电子科技大学卫星产业技术研究院挂牌成立,这不仅是我省首个卫星产业研究的科研机构,在全国范围内也是第一个主要进行AI卫星研发的产业研究院。
“AI”是人工智能的英文缩写,“简单来说,这个研究院的主要研发方向是人工智能卫星。”卫星产业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要给卫星装上AI大脑,让卫星变得更加‘聪明’!”
研发重点
增强卫星的自动识别能力等,让它变得更加眼明手快
尽管卫星产业技术研究院才刚刚正式成立,但实际上,在研究院筹备期间,就已经成功研制和发射了多颗AI卫星。2018年9月5日,其成功发射全球首颗AI技术试验星;2018年12月7日成功发射全球首颗双核商业AI卫星。
当“AI”技术走向太空,运用在卫星上,会带来哪些新变化?
据介绍,传统的卫星分为通信、导航、遥感三种类型,当AI人工智能技术用于上述三种类型的卫星上之后,就可以实现同步处理数据,对特定的目标进行跟踪识别;对特定的任务实现判断处理,以达到大幅度提高卫星性能的目的。
“也就是说,AI卫星比普通卫星更‘眼明’,它相当于是有自动识别能力的数码相机,在茫茫人海中,可以精准地抓住任意一个目标。”卫星产业技术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经常用导航系统的人会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导航系统只能实现5—10米的精度,AI卫星可以通过低轨导航增强实现厘米级的定位服务,为无人驾驶的全面实现保驾护航。
而对于地质灾害较多的四川,AI卫星的研发更有重要意义。卫星产业技术研究院赵宏杰博士告诉记者,现在的卫星是隔一段时间扫描地表一次,因此地球的变化并不能被实时监控。而AI卫星达到一定密度后,能够实现分钟级的全球影像数据服务,也就是每一分钟把地球扫描一遍,出现任何山体地质的细微变化,都可以被卫星精准捕获,这对于地质灾害的预警和及时处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AI卫星也更加“手快”,“过去,卫星处理收集到的数据,只能传回地面后,由后台进行分析处理;而当AI卫星搜集到相关信息后,自动识别需要特别注意的有效信息,并将筛选出的信息实时传输给相关部门作出判断。还是拿监控地质变化来说,AI卫星可以在扫描地球后,立刻把出现状况的山体变化信息筛选出来,实时传输给相关部门,从而使预警更及时。”赵宏杰介绍。
研以致用
将建设智能卫星工厂,实现从“1”到“10”的转化问题
“航天发展的趋势,已经从军用发展到了民用、商用领域,前景十分广阔。”成立仪式上,省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黄朝阳说。
而我省首家卫星产业技术研究院的成立,或许本身就是航天技术走向民用、商用领域的产物。记者注意到,该研究院的合作单位,不仅有电子科大,还包括了星河控股集团、成都天奥集团有限公司高新航天分公司等多家企业。
“之所以将研究院命名为产业技术研究院,就是希望实现研以致用,与企业携手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提升卫星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水平。”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曾勇表示:不仅要解决卫星技术从“0”到“1”的创造问题,更要实现卫星技术从“1”到“10”的转化问题。
围绕这一目标,曾勇介绍,目前研究院在卫星研制及应用方面具备了一定的比较优势,后续还计划研制发射由192颗AI卫星组成的智能遥感卫星网络、建设智能卫星工厂等,这对上游的先进材料、电子信息,中游的装备制造,以及下游的数字经济均有直接带动作用。
从远期来看,中国工程院院士、电子科技大学卫星产业技术研究院名誉院长徐扬生介绍,他们计划在10年内,构建一个由10000颗以上低轨AI卫星组成的天基网络系统,通过攻克多项技术难题,提供实时覆盖全球的任意人、物的通信和高速网络接入服务。“也就是说,届时,地面的移动互联网基站将搬到太空,实现对沙漠、海洋等无人区的WiFi全覆盖。”赵宏杰进一步解释。
声明①: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 cehui8@qq.com
声明②:中测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加群提示:我们创建了全国32个省份的地方测绘群,旨在打造本地测绘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请联系管理员测小量(微信 cexiaoliang)进群,一人最多只能进入一个省份群,中介人员勿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