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ehui8.com 测绘地理信息领域专业门户
  • 首页 > 测绘新闻 > 业界

    首枚OS-M运载火箭今天升空 民营航空航天“钱途”一片光明

    2019-03-27 10:32:39 来源: 重庆商报-上游新闻
    聊聊

    重庆商报-上游新闻 记者 严薇

    2018年5月17日7点33分,落户两江新区的重庆零壹空间航天科技有限公司OS-X火箭暨“重庆·两江之星”,在中国西北某基地成功点火升空,这标志着中国首枚民营自研商业亚轨道火箭首飞成功。不到一年时间,3月27日,零壹空间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首枚OS-M运载火箭。目前,零壹空间OS-M首型运载火箭暨“重庆·两江之星”全箭总装合练及全系统测试已于半月前圆满完成,该火箭已完成进入发射场前的所有准备和测试工作。业内人士称,零壹空间的成功,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民营航空航天开始走进“春天里”,今后“钱途”将一片光明。

    首枚OS-M运载火箭 蓄势待发

    据了解,OS-M运载火箭为四级固体发动机串联运载火箭,是零壹空间OS-M系列运载火箭的首型产品。火箭全长19m,起飞重量20t。与去年发射的两枚OS-X系列火箭不同,M系列火箭高度可达200km~1000km,能将所携带的航天器送入太空运行轨道。该系列运载火箭发射周期短,发射成本低,针对不同轨道类型和轨道高度需求,可为客户提供定制化、一体式解决方案,保证客户产品送达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目前,火箭正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行发射前的准备工作,距离发射倒计时不到24小时。

    首枚运载火箭继续命名“重庆·两江之星”。箭体上半部的主体图案为抽象龙图腾,其提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龙”最具象征意义的元素,抽象而不失形象,简洁而不失细节;箭体首尾蓝色与白色交界处以众多三角形过渡,以增加科技感;同时,底部起起伏伏的折线,象征着山城重庆。

    OS-M运载火箭总师张杰表示,从各舱段对接发动机、全箭对接、整流罩合罩,再到控制测量系统、动力系统、地面系统和箭体结构系统等各系统单机及综合测试,均满足设计指标要求,火箭各系统工作稳定可靠。

    张杰称,本次总装合练,验证了火箭各系统机械接口和电气接口设计的匹配性,验证了火箭测发控流程设计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以及飞控软件设计的正确性,考核了火箭地面和箭上设备的工作适应性和稳定性。

    零壹空间对OS-M运载火箭进行了高要求、高品质的“千锤百炼”。此前,零壹空间进行了各级发动机试车和分离试验、电气系统综合匹配试验;全箭发火试验、姿控动力系统鉴定量级力学试验;热试车试验、全箭模态试验等。此外,零壹空间在去年的两次亚轨道火箭发射中,也进行了OS-M运载火箭的相关试验,为本次发射奠定了坚实基础。

    累计斩获四轮融资 近8亿元

    零壹空间成立于2015年8月,专注于低成本小型运载火箭的研制、设计及总装,旨在为商用微小卫星、特殊用途航天器等提供廉价优质的发射服务。该公司在致力于实现保障可靠性的同时,有效降低发射成本,并全力探索新技术、新机制在航天领域的运用。

    2018年5月,零壹空间成功实现了中国首枚民营自研商用亚轨道火箭首飞,并于同年9月再次发射了一枚X系列火箭。

    2018年8月12日,零壹空间宣布完成近3亿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至此,零壹空间成立至今已累计完成四轮融资,融资总额近8亿元。

    据此前的公开资料显示,其M系列火箭订单已排至2020年,X系列火箭订单已排至2019年,并与欧洲、亚洲多家卫星公司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到2020年,公司预计将实现年产30发以上M系列火箭和20发以上X系列火箭的能力。

    同时,位于两江新区航空产业园的零壹空间研发制造基地,初期投资2.5亿元,占地100亩,将建设研发中心、数字化智能制造总装中心、测试中心、飞行器控制与仿真中心和专用实验室等,建成达产后年产值将达15亿人民币。基地一期50亩已开工建设,将形成年产30发运载火箭总装测试及试验能力。预计到2020年,OS-X火箭的规模能达到30~50发,相信届时能吸引更多涉及卫星应用等领域的企业来渝布局。

    零壹空间相关负责人称,中国的空间站预计将在2022年建成,届时在空间站货运方面也将有市场空间。再比如现在也有很多公司在研究太空旅游计划,这都是其未来一定会进入的领域。

    资本寒冬中 一股“暖流

    不只是零壹空间,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被冠以“中国民营火箭发射元年”。

    不少民营航空航天企业争相涌现,不少玩家迈出行业“第一步”。星际荣耀的亚轨道火箭发射成功;星河动力的65吨推力自研固体发动机成功试车;我国第一枚民营运载火箭“朱雀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从PPT发射到成为现实,民营火箭受到越来越多资本关注。2018年,蓝箭航天完成规模为3亿元B+轮融资、星际荣耀披露亿元级A+轮融资……

    同样作为商业航天探路兵的民营“卫星队”一样表现不俗。在卫星领域,天仪研究院完成5次发射任务,卫星发射数达11颗;九天微星2018年初发射首颗验证卫星,年底发射“瓢虫系列”7颗卫星。长光卫星、天仪研究院、九天微星、微纳星空、国星宇航等多家卫星创业公司获得融资。

    在资本寒冬中,民营航空航天成为逆势的一股“暖流”,受到创想天使、国科嘉和、经纬中国、顺为资本、中科创星等上百家投资机构追逐。据统计,2018年中国商业航天领域的非上市公司,至少获得了36笔投资。非上市公司的34笔融资交易,总额约21亿元,其中金额过亿的有12笔。从金额看,火箭类占59%、通信类占28%、遥感类约4%。在商业航天细分领域上,火箭与卫星无疑是业内“最大的赢家”。

    资本升温,除了看好该领域的市场前景外,也和近年来国内相关政策有关。2018年,民营火箭相关政策进一步友善。2017年4月,我国首个国家级商业航天产业基地——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正式开建。同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支撑太空、网络空间等重点领域建设,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民营火箭开始合规进入传统火箭发射场。曾经因为投入周期长、重资产令资本望而却步的尝试者,也因卫星小型化后,研制成本和发射成本减少,研制周期缩短,发射方式灵活等而“勇敢”进军。

    在中国民营商业航天仅有的4年发展史,赛道上已涌现出百家左右的公司。小卫星的发展带来了运载火箭需求的提升。

    明年全球市场规模 将达万亿元

    从航天全产业链看来,火箭就是类似我们常说的互联网“入口”。卫星想要升空、入轨,最终需要靠火箭来进行运输。同时,制造火箭本身,又需要各类部组件,比如发动机、操控系统等。

    这条产业链纵向包括火箭制造、卫星制造、发射、卫星运营、卫星应用、地面基站;横向拓展则有空间站运输、装备领域。为了造火箭,会涉及到上游的电子产品、发动机制造、复合材料、机械加工等成熟的行业领域。

    虽然现在重庆市卫星公司布局还不够理想,但如果发射成本持续降低,卫星公司将会被吸引过来,同时牵引很大一部分卫星及卫星应用的产业,如卫星通信、卫星遥感等领域。

    “从我们目前掌握的数据来看,国际上卫星发射数量差不多达到一万颗。这一万颗要形成组网,发射升天后,在轨留存时间可能只有5年,每年都需要有补星的任务,这就是我们面对的市场空间。”零壹空间相关负责人表示。

    该负责人称,国际发射价格比较高,微小卫星基本上都是3万~5万美元/公斤。即便是在发射服务性价比极高的中国,发射成本也在1.5万~2万美元之间。如果能将发射价格降下来,发射频率提高上去,简化发射流程,仅微小卫星的发射市场就可能是千亿级规模。据不完全统计,按照国内相关公司规划,近三年内将有近1000颗微小卫星的发射需求。

    业内人士称,火箭、卫星、卫星应用产业比例大约1:4:20。有关机构预测,到2020年,全球商业航天市场将超过1.7万亿元的规模,中国市场包括运载火箭、卫星应用、空间宽带互联网等将达到8000亿元。

      声明①: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 cehui8@qq.com

      声明②:中测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加群提示:我们创建了全国32个省份的地方测绘群,旨在打造本地测绘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请联系管理员测小量(微信 cexiaoliang)进群,一人最多只能进入一个省份群,中介人员勿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