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个遥感监测绿皮书发布——中国可持续发展遥感监测报告(2016)
Cehui8讯 中科院今天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遥感监测绿皮书系列丛书的首本——《中国可持续发展遥感监测报告(2016)》(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围绕“十三五”规划纲要中经济社会发展25项指标中的7项,建立了可持续发展遥感监测的评价指标。中科院院长白春礼在《报告》序言中写道,《报告》绿皮书的出版发行,对社会各界客观、全面、准确、系统地认识我国资源生态环境状况及其演变趋势具有重要意义,并将极大促进遥感应用领域发展,为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促进交叉学科发展、服务国民经济主战场作出创新性贡献。
《报告》分总报告、分报告、专题报告,其中不乏一些新的数据和观点。例如,《报告》称,我国耕地面积先增后减,阶段性特征明显:2000年面积最大,2010年耕地面积多于20世纪80年代。在大气质量方面,2010~2015年全国平均大气浑浊度在整体上呈现降低趋势,总体二氧化氮浓度季节变化显著。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报告》认为,京津两极过于“肥胖”,周边中小城市过于“瘦弱”,城市群规模结构存在明显“断层”。
此外,《报告》认为,随着我国东、西部出现新的发展与变化,1935年由胡焕庸先生提出的“胡焕庸线”是中国过去作为传统农业大国在发展模式上形成的最后一个人口密度突变线的界定,不应当成为新形势下中国东、西部打破不均衡发展的一条界线。
“以绿皮书的形式将遥感监测成果进行出版,是中国遥感界的第一次尝试。”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所长、《报告》主编顾行发介绍说,“十三五”期间,遥感监测绿皮书将继续发布对我国土地利用、植被状况、典型城市群区域大气状况、水环境状况等“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和雄安新区资源与生态环境的遥感监测成果。
就大气部分,报告通过重构2010-2015年中国及重点区域大气浑浊度和PM2.5浓度,全面呈现了“十二五”以来大气浑浊度和PM2.5浓度的时空特点。澎湃新闻从该报告中选取了有关大气质量的部分图片来呈现“十二五”期间中国空气质量的变化情况。(测绘网 山涧)
声明①: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 cehui8@qq.com
声明②:中测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加群提示:我们创建了全国32个省份的地方测绘群,旨在打造本地测绘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请联系管理员测小量(微信 cexiaoliang)进群,一人最多只能进入一个省份群,中介人员勿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