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遥感调查:南京7座江心洲30年来身材“缩水”
测绘网讯 长江南京段的江中之洲有变化吗?近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海洋数值模拟与观测实验室对高精度卫星遥感资料进行研究发现,30年间,长江南京段7座江心洲的面积总体上呈现减少趋势,不过它们的身材“缩水”主要集中在2000年之前,2000年之后面积减少明显放缓。这一研究成果于9月底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Sensors》上。遥感是指非接触的,远距离的探测技术。一般指运用传感器/遥感器对物体的电磁波的辐射、反射特性的探测。 遥感是通过遥感器这类对电磁波敏感的仪器,在远离目标和非接触目标物体条件下探测目标地物。获取其反射、辐射或散射的电磁波信息(如电场、磁场、电磁波、地震波等信息),并进行提取、判定、加工处理、分析与应用的一门科学和技术。
研究人员对1985年至2015年间南京地区的卫星遥感影像进行定量提取分析,发现长江南京段江心洲在总面积上有所减少,年均减少19.97公顷。其中大家比较熟悉“八卦洲”年均减少3.83公顷,“江心洲”(即梅子洲)年均减少3.07公顷。但也有“不走寻常路”的,如“子汇洲”由于与陆地最为接近,30年间面积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年均增加了30.7%。,“照此趋势,‘子汇洲’以后有可能和陆地相连接。”南信大海洋科学学院副院长、实验室主任董昌明教授说。
从形状上看,“八卦洲”和“江心洲”面积较大,它们的形状变化也最为微弱;但是较小的子母洲和潜洲则表现为洲头消退,洲尾再生,洲体呈现下移趋势。
参与项目研究的南信大研究生时海云同学解释,“除了八卦洲以外,其他6个洲由于江水长期冲刷,形状上都是长而窄,岸线平滑,洲体的长轴方向沿着长江走向,西岸侵蚀消退现象较东岸严重。”
不过,记者注意到,研究的量化分析显示,江心洲面积减少的趋势在2000年后明显放缓。“江心洲在不同时期减少的速率不同,1985-2000年间表现为大幅减少,达到年均35.8公顷;2000年至2015年间表现为显著减少,达到年均4.13公顷。”董昌明教授说。为何2000年左右是变化的节点?据研究人员推测,这应该和水利设施蓄水导致的水位差和泥沙含量变化有关。
江心洲的面积为何会产生变化?董昌明教授介绍,分析发现,江心洲面积和年径流量之间呈反比,“通俗地说,江水流量突然增加的话,沙子很快就被冲走了,江心洲面积就会减少。1985-2000年,长江流量很大,所以对江心洲的冲击较大。2000年后,江水输运的泥沙明显减少,江心洲缺少泥沙输入,面积依然在减少,但是江边增加了防护体,岸坡治理加强,面积减少的速度逐渐放缓。”
时海云还提到,2013年国家发改委批复长江南京新济洲河段整治工程,投资总额为4.98亿元,目的就是建坝封堵新济洲和新生洲之间的中汊,从而遏制南汊分流增多的态势,削弱江流对中汊的冲刷侵蚀,起到保护洲体及长江河道、两岸大堤的作用。(测绘网 小会)
声明①: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 cehui8@qq.com
声明②:中测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加群提示:我们创建了全国32个省份的地方测绘群,旨在打造本地测绘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请联系管理员测小量(微信 cexiaoliang)进群,一人最多只能进入一个省份群,中介人员勿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