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2017年本科学术希望之星报告会暨颁奖典礼圆满结束
测绘网讯 2017年11月24日下午2时,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2017年本科学术希望之星报告会暨颁奖典礼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厅成功举办。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副院长李培军,副院长张进江,院党委副书记于超美,院长助理、团委书记刘金秋出席了本次活动。同时出席此次典礼的嘉宾还有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各专业教师代表。学院本科生和研究生代表参加并观摩了报告会。
在开场致辞中,副院长张进江老师首先代表学院对参会的老师和同学们表示热烈欢迎,同时对各位获奖的同学表示诚挚祝贺。随后,他以本科生教育教学改革作为切入点,充分肯定了学院在探索和实施从传统的专业教育模式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重要转变过程中实现三个专业进入“双一流”建设名单,也在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之下,对学院的教学工作和科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张进江老师强调,本科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对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这几个方面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他鼓励同学们传承地空学院优良的学术传统,继往开来,提高能力,勇于创新,为今后从事科研事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院党委副书记于超美老师也做了发言。首先,她代表地空学院,再次对获奖同学表示诚挚祝贺,同时对指导老师表示衷心感谢。于老师回顾了五年来同学们在“本科学术报告会”中取得的优异成绩,并表示获奖既是荣誉,更是鞭策,希望同学们能继续保持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不能只是追求GPA,而是要走一条严谨的求学之路。她同时指出,这一系列活动秉承学校力推本科生教育模式转变的精神,将科学方法的训练提高到同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育等同的地位,这对于北大争创“双一流”具有重要意义。于老师还对过去一年中学院的教学育人工作进行总结,并对即将开始的国际交流活动进行介绍。最后,于老师强调了学术纪律问题,希望同学们重视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做到自信、自律、自重,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展现出应有的风采和操守。
本次报告会中最精彩的部分是2017年度本科生“学术希望之星”决赛的报告,初赛中脱颖而出的10位选手分别进行了答辩。本次同学们的选题丰富精彩,杨子浩做了关于“IRIS卫星观测到的太阳龙卷风——日珥物质的旋转运动”的报告;唐甘宇以“火星如今是否存在板块活动”为题做了分析;陈玄同做了“神经网络在遥感图像拼接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的报告;何鑫、宣泽远和余江晖组成的团队讲述了“浅析地球宏观运行状态与外界光强对冰期的影响”的报告……报告涵盖了地质学、地球物理学、遥感、GIS、空间物理学等诸多学术领域,涉及到各专业的学术前沿问题,每位选手都对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细致深入的展示与讲解。他们或激情洋溢或深入浅出,逻辑清晰,引证广博。现场评委的打分后,最终决出了学术希望之星的4名金奖和6名银奖,现场颁发。
此外,本次活动还包含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本科生拔尖人才国际交流——2016级本科生分享报告。从2016级本科生开始,学院推行了本科生拔尖人才国际交流计划。今年的九月底至十月初,学院共有三只专业队伍出发前往美国的高校及研究机构,进行国际探索。此次参加国际交流的地球物理专业、空间物理专业和地信遥感专业的同学们为我们分享他们在这个过程中的经历和见闻。台下的嘉宾和学生专注地聆听同学们在交流中的见闻和感悟,台下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副院长张进江,院党委副书记于超美,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院长助理、团委书记刘金秋,分别宣读并颁发了本科生优秀实习报告奖、本科生科研训练优秀项目奖和最佳人气奖、最佳组织奖。
今年引人注目的创新之处是,本次报告会不再强调参赛选手过去一年中的学术经历,而是鼓励同学们结合科研兴趣,自主探索小课题,在会上与大家交流思想。在整个大赛中,组委会邀请更多青年教师参与评审,师生共建含命题、组织、评审等环节的多元创新体系。学院还特别设立了现场抽奖以及线上人气投票的环节,丰富的内容和形式充分调动了同学们参与到活动中的积极性。
地空学院2017年本科学术希望之星报告会暨颁奖典礼的顺利举办,一方面进一步鼓励了学院本科生进行科研活动,达到培养同学良好科学素养的目标;另一方面也将本科教学改革的实践性与综合性相结合,推动学院本科教学的改革和提升。
供稿: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学工办、团委
声明①: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 cehui8@qq.com
声明②:中测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加群提示:我们创建了全国32个省份的地方测绘群,旨在打造本地测绘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请联系管理员测小量(微信 cexiaoliang)进群,一人最多只能进入一个省份群,中介人员勿扰